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參第八單元
以上三個問題是本課的重點,要給四人學習小組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討論研究;然后每個小組找代表同學來回答問題,在全班交流。
(4)指導朗讀。
對于心理活動的描寫和人物的對話,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如“一塊地毯”這個故事中,秘書前后的心理變化描寫,先是“心想:一個元帥家里鋪塊地毯,誰也不會說過分”;然后又寫了“秘書很不情愿。他想:一個高級干部招待所,也不缺這塊地毯呀!”最后寫“秘書感動得說不出話,當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門招待所。”在朗讀訓練中要抓住秘書感情的變化。同時對徐向前與秘書的對話,也應該加強朗讀指導。又如在“看門老人”這個故事中,則應抓住新娘前后不同的想法與感受進行朗讀指導。在“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這段中重點抓住人物的對話進行朗讀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示范作用,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在評價時,既要鼓勵學生指出優點,又要提出不足,在師生共同評價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積累內化。
⑴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⑵完成文后練習。
⑶搜集、積累體現老一輩革命家艱苦樸素精神的資料,全班交流。
3.認字寫字。
(1)認讀生字。
①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鞏固識字。
②可以讓學生們討論后讓學生自由舉手,喜歡教哪個字就教哪個字。
③“開火車”認讀生字。
(2)學寫生字。
本課中的“帥、徐、婚、漆、祥”等字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祥”的偏旁是“礻”不是“衤”。
在書寫“剝”這個字時要注意左寬右窄,并且這個字的左半部不要寫成“錄”而是“錄”的變形。
寫“革”這個字時不要將上半部寫成“艸”。
4.練習。
收集徐向前元帥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快樂讀書屋 八
清 貧
教材說明
〔解題〕
《清貧》是方志敏的遺作。
方志敏(1900—1935),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建人之一。江西弋陽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閩浙贛工農民主政府主席、紅十軍政委,1931年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1934年11月,率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途中遭國民黨反動派阻擊。1935年1月,在江西德興縣懷玉山隴首村與國民黨軍作戰時因叛徒魏長發出賣而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遺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清貧》是方志敏被捕后寫的一篇文章。
本文記述了被俘時兩個國民黨士兵搜身而一無所獲后,坦蕩地表白矜持不茍、廉潔奉公是共產黨員的美德。指出清貧、潔白、樸素是革命者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清貧”,清白、貧窮,一無所有。本文用這個詞作標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表明本文寫共產黨員以恪守清貧為美。
〔結構分析〕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從事革命十余年,從沒有奢侈過。這一部分是開篇的議論,提出全文的主旨:清貧是共產黨員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寫被俘時被兩個國民黨士兵搜身的過程。這部分記敘得很具體。先寫兩個士兵認為“我”是共產黨的大官,能搜出錢財。再寫兩個士兵仔細搜身后,繼而用武器威脅仍找不到錢財。最后寫兩個士兵拿走一個懷表和一支自來水筆。這個事例證明共產黨員確實恪守清貧。這是從隨身所帶物品角度寫,是印證主旨的事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