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之《蘋果里的五角星》
文學科_四_年級 第八冊第_一單元集體備課記載表主講人 朱春燕 助講人 呂明婕 記錄人 姚 益 時間 08年3月4日 課題名稱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材研讀《蘋果里的五角星》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內容淺顯,敘述清楚,敘議結合,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文章中暗含著作者情感變化的一條線:不以為然——驚奇——深有感觸根據敘議結合的方法,可將文章結構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段(1-4)鄰居家的小男孩向我顯示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本領——攔腰切蘋果后,蘋果里有顆五角星;第二段(5)我從攔腰切蘋果的有趣發現中獲得的深刻感受。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也就是領悟到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當然,如果按切前——切時——切后的時間先后順序也可將文章分成三部分。這篇課文很簡單,但其中所傳達的智慧力量卻是巨大的。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智慧――創造力。如果光要求讀懂課文,那幾乎用五分鐘時間也就差不多了,但如何盡可以把這“創造力”的智慧傳達給學生卻是很難很難。一、攔腰切——意外之舉“卡嚓”一聲,手起刀落,蘋果一分為二了。從頂部切到底部,安全又方便,我們習慣了這樣切,幾乎成了自然。自然的,就不再想著去改變它了。當小男孩拿著小刀攔腰切下時,“我”驚訝、好奇:蘋果還能這樣切?!沒錯,蘋果本來就是圓的。豎著切,是循規蹈矩;橫著切呢,那就是與眾不同。小小年紀的司馬光就諳得其理,屏棄了人離水的常規救人方法,逆向思維,選擇了水離人,結果成功了。打破了常規的思維就是創造性的思維,收獲得是意外的驚喜。二、五角星——發現之美當我們把切好的蘋果往嘴里送的時候,你的眼睛留意中間的核了嗎?哪怕只是輕輕一瞥。有一個人卻注意了,發現了:里面居然有一顆五角星!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圖案,這是一個秘密的解開。此時,在他的眼里,這個五角星一定是特別的美。羅丹說: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發現美的眼睛。三、小男孩——童心之真發現美,不容易;讓大家分享這份美,更珍貴!讀幼兒園的小男孩,他生機勃勃: “差不多每天都要跑來向我報告幼兒園的新聞,或者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他要讓別人和他一樣快樂著每一天,沒有任何掩飾和保留的自然與坦率。所以,這個秘密能傳到幼兒園,能傳給男孩,能傳給“我”和我們,相信,《蘋果里的五角星》還會繼續傳遞。它的魅力來自圖案的鮮為人知,來自第一雙發現的眼睛,也來自傳遞者的無私.小男孩,讓我們都擁有一顆珍貴的童心.(1)小男孩機靈可愛,從“常客”、“跑來”、“報告”、“顯示”、“拿起”、“向我要”等看出來。(2)小男孩樂于與人交往,從“每天”、“都要”、“報告”、“新聞”、“顯示”、“新本領”等都可以看出來。蘋果,似乎有著一份獨特的魅力:牛頓手中的蘋果是智慧之果;白雪公主口里的蘋果是人性之果。小男孩刀下的蘋果,讓我們品出了多種滋味,久久地回味! 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