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啟發、小結等,并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情感。
四、誦讀古詩
1、范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后三個字連著讀。大家愿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1)師配樂朗誦古詩,請學生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做上標記。
(2)生齊讀古詩(配樂)。
2、多誦讀,悟詩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贊美之情用優美的嗓音朗讀出來?好,現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好,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1)自由合作讀。
(2)四人小組表演讀,并進行評比。
五、領悟哲理
師: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1)出示“廬山風光片”,讓學生想象詩歌意境,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引申: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
六、背誦
1、生背誦《題西林壁》。
2、師檢查背誦情況。
七、總結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是詩人蘇軾通過觀賞廬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全面觀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實,許多道理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學習中找道理、學道理,好嗎?向大家推薦一個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錯在哪里。
四時田園雜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體會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發學生熱愛農村、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
學生:搜集有關范成大的資料和與《四時田園雜興》題材相類似的詩歌。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話練習,導入詩文師:今天來說說童年是什么。對于童年,我們都倍感親切。一定有許多話想說吧!
師:老師帶你們在古詩文中去發現古代同齡人的生活,去聆聽他們的歡笑,去體味他們童年的歡樂,看看古代鄉下孩子們的童年是怎樣多姿多彩。讓我們一齊走進《四時田園雜興》。
二、知詩人,解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