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3 生活中的新發現(通用2篇)
習作3 生活中的新發現 篇1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了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習作要點討論”的提示,使學生懂得兩占:一是習作內容源于生活,樂于體驗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記事要有順序、有重點、寫具體。
3、按照作文要求,寫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發現的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組織活動,精心準備。
課前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有哪些新發現,并尋找原因,收集有關資料,做好筆記。
二、開拓思路,選好題材。
1、分組交流所得。通過中國人生活中的新發現,啟發自己觀察,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2、閱讀第一部分,討論:我們在生活中還有不少的新發現,請舉例說說。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這些新發現可能是關于自然現象的,如風霜雨雷電等;可能是關于事物的,如螞蟻認路、向日葵向陽等;也可能是關于人的,如爺爺迷上了電腦、奶奶最近不吃雞蛋等等。
3、引導回憶: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發現?請選擇最感興趣的事相互交流。
三、學習《例文》,遷移寫法。
1、閱讀例文,思考并回答:奶奶要“我”做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開始挑了約半小時,還有一大堆?為什么后來不到20分鐘,“我”就巧妙地分開了?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把例文分成三部分。想想小作者是怎樣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具體寫好“分豆”經過的。
2、引導歸納寫法: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步一步寫清事情經過中人物,怎么做、怎么想?
四、明確要求,練習寫作。
1、讀第三部分,明確寫作注意點:寫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寫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寫清有什么新的發現?
2、由說蛭寫。指名先試說自己想寫的事,隨機評析,讓學生特別注重說好找答案時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問題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決的。然后分組交流并獨立完成習作。
第二課時
一、學生動筆寫作文,完成習作。
二、習作講評。
習作3 生活中的新發現 篇2
教學設計內容反 思習作3 生活中的新發現 習作指要:1、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在實踐中找到答案。2、用第一人稱“我”來寫,寫明白發現了什么,寫清楚發現的過程。3、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根據所寫的具體內容擬定題目。教學目標:1、 讀懂例文,了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2、借助習作要點提示,使學生懂得兩點:一是習作內容源于生活,樂于體驗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十分重要;而是記事要有順序、有重點、寫具體。3、寫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發現的事。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揭題1、曉敏一不小心把奶奶剛買的紅豆和黃豆混在了一起,奶奶讓曉敏把它們分開。這下,可真把曉敏急壞了,這一大盆混合豆什么時候才能分開呀!你能想出好辦法幫幫曉敏嗎?2、討論交流。3、讀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4、談話揭題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去觀察,你就會和嚴曉敏一樣有許多新發現。這次作文,就請你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發現的快樂。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根據所寫的具體內容擬定題目。二、指導選材1、讀書第55頁第一段。2、討論:我最近的新發現這些新發現可能是關于自然現象的,如風霜雨雪雷電;可能是關于事物的,如螞蟻認路、向日葵向陽等;也可能是關于人物的,如爺爺迷上了電腦、奶奶不愛吃飯等等。3、啟發點撥:自然界有許多神奇的奧秘,生活中不斷涌現新的亮點,作業中新的解法、生活中新的想法,都可以使我們的新發現。4、明確要求:用第一人稱“我”來寫,寫明白發現了什么,寫清楚發現的過程。三、指導結構1、學習例文,遷移寫法討論:嚴曉敏寫自己的新發現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2、歸納寫法: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步一步寫清事情經過中人物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3、集體交流:指名介紹自己的新發現。提示:你的新發現的開始、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從發現中受到什么啟發或得到什么收獲?4、再按要求進行交流。四、練筆1、各自練筆,寫自己生活中的新發現2、小組交流匯報。3、修改作文。4、謄寫作文。第二課時(習作講評)一、簡介本次習作基本情況。大部分同學能寫清楚自己在生活中的新發現,寫清自己是怎么發現問題并找到答案的。把事情過程寫具體,做到有詳有略。但也有少部分同學寫得比較籠統,概括性的語言過多,找答案時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碰到問題怎么探究解決的,都寫得太簡單,語句上也不太通順。 二、典型習作集體點評。 利用實物投影儀將作文展示出來,分別點評。 1、未能按要求寫的作文。 2、發現過程過于簡單,尋找答案記敘不具體,沒有做到有詳有略。 3、比較優秀的作文。主備:吳雪妹 復備: 在講評時,要讓學生明白本次寫作注意點:1、寫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2、寫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3、寫清有什么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