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九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鞏固與拓展第1題:(課件出示)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總結了這么多的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那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下列圖形中哪些與圖1的面積一樣?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第2題:你能畫面積相等的圖形嗎?看誰畫的圖形既符合要求,又與眾不同。第3題:應該補幾號圖形呢?為什么?第4題:
我們知道用不同的圖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圖形來。那這兩個圖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呢?先想想,再動手拼一拼進行驗證。
你還能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呢?動手試一試。
作品展示,說自己拼成的什么圖形?怎么想的?
獨立畫一畫、試一試、拼一拼、想一想。主動匯報。 在書上畫。展示。 匯報思考過程。 先思考,再拼圖。匯報。15組織學生畫一畫、試一試、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動,運用平移、旋轉、割補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形狀變化而面積不變的事實,體會把組合圖形分解為基本圖形的過程,培養(yǎng)圖形切拼的意識和圖形的轉化思想,為后續(xù)運用轉化思想學習面積公式的推導打下基礎。 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指名總結。3 歸納知識要點和心得體會,突出學習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板書設計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數方格 直接比較 1=3 2=5=6 分割平移 11=12=13 拼湊組合 5+6=8 1+3=4=7 9+10=11=12=13 教后反思 比較圖形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基本平面圖形的特征和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在本節(jié)課的教材設計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紙作為載體,讓學生自主的比較各種不同形狀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有多種方法.知道確定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不僅是根據圖形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根據圖形所占格子的多少來確定的。 1、本課的導入采用了以舊引新的方法,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創(chuàng)設幾名小朋友分蛋糕(形狀各異,可進行割補的圖形),拿到蛋糕后他們認為不公平,要求比一比……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到本課教學內容。
2、本課老師放手讓學生猜測、思考、實驗、驗證等,組織孩子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條件。讓學生在大量的操作過程中學會比較圖形的面積。
3、教材在“觀察與比較”欄目中把方格紙作為載體,呈現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并提出讓孩子進行交流,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能選擇不同的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從中掌握方法。所以教學時遵循這一思想,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fā)現,發(fā)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