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比較圖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五年級上第二單元 (比較圖形的面積)教材分析:在本節課的教材設計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紙作為載體,讓學生自主的比較各種不同形狀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學習興趣逐漸有所好轉。
教學目標:
1、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等積變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過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知識,還記得嗎?說一說。
在我們的教室里,同學們能發現哪些平面圖形?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真好,現在老師這里有一副圖(出示課本第16頁主題圖),圖上有許多平面圖形,今天就來比較這些圖形的面積。(板書:比較圖形的面積)。
一、新課教學
1、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出示掛圖)
這些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請拿出我們剪好的圖形按書上順序排列好,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1)提問:上面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知道的?
(2)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觀察探究方格中各種形狀的平面圖:
(3)在活動之后 ,同學進行交流方法。(主要是互相交流經驗,)
1=3 2=5=6 5+6=8 1+3=4=7 9+10=11=12=13
(4)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個人注意:學生歸納整理出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的方法。最好能邊匯報邊展示,匯報時可以是同桌合作進行
我應該預設可能的匯報結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幾種都要心中有數,但此時學生可能只能匯報出書上提示的幾種。這時學生匯報有幾種就引導大家總結出幾種,不必把每種都總結出來評價應根據匯報的情況隨機進行。
(此環節準備用10分鐘左右時間完成。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能選擇不同的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并通過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掌握一些比較的方法。)
二、歸納比較的方法:
直接比較 平移 借助參照物 數方格 拼湊 割補
個人注意:覺得應該讓學生總結,教師只是最后補充,有學生匯報的方法的板書,可直接讓學生看著黑板把剛才探究的方法小結一下。簡單明了,板書出來好看有邏輯就行。
我們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是不是一次只能用一種方法呀?
三、鞏固練習(完成后面幾個圖示的任務)
1、你們能用自己歸納出來的的方法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一一樣大嗎?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個練習重點用分割、平移的方法來判斷。這題控制在3分鐘內)
2、看看誰的眼睛最敏銳:你認為下面的哪個圖形補上去就能使這個圖形變得完整?為什么?
(讓學生討論觀察補哪塊圖形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同學們用心想想:如果下面的方格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畫出三個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圖形嗎?
用你們手中的方格紙試一試。
(根據自已的理解畫圖形,只要面積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
(圖略)
(1)獨立操作
(巡視檢查并且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完成的情況,巡視的過程中應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