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34—36頁。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任意大小的圓一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鉛筆”“說一說”“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活動,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展開充分交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學生分析
對于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三年級時學習的分數嗎?通過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誰能給老師說出幾個分數?
(自由說出已知分數)
師:誰能給老師說說,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師:同學們對分數的知識掌握的真不錯。可是,老師還是想檢驗大家一下,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檢驗呢?
(愿意)
師: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圓紙片,折出它的1/2。
(動手折紙)
師:誰愿意將你折的展示給大家看呢?
(兩名拿有不同大小圓片的同學展示)
師:請同學們認真對比觀察,他們都正確的折出了自己圖形的1/2,可為什么同樣是1/2,折后圖形的大小卻不一樣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分數的再認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回顧對分數的初步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起點。從折出圓片的1/2,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復習鞏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感知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數量也不同,從實際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再認識分數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