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
教學說明:本課時教材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以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直觀感受到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并逐步豐富對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設計理念:1、根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課本情境和創設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把知識教好教活。
2、依據“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采用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
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親身操作,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2、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3、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公平公正意識。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悟隨機思想。
教具: 硬幣 撲克牌 骰子 3面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外活動,操場上正準備進行一場足球比賽,讓我們去瞧一瞧。注意看,抱球的裁判和兩個隊長一塊在干什么呢?
[設計意圖:用自己的話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培養學生讀書的能力,為下一步問題的討論做好準備。]
你認為硬幣拋出后會出現的面能確定的嗎?
師:拋硬幣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這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
二、小組活動,猜測驗證。
1、你認為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足球比賽如何確定誰先開球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直接進入主題,滿足學生好奇心。]
2、師:讓我們來做做試驗吧!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想、推測,形成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未知欲望。]
出示試驗要求:
① 每組拋20次,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② 完成后請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的關系,
3、小組實驗后各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滿足學生交流實驗結果的愿望,教師也初步了解實驗結果,為下面的活動做準備。]
4、師:觀察每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5、學生觀察、口答。
[設計意圖:統計全班學生拋硬幣正面朝上的結果,進一步感受等可能性。
數學推測是科學的,但實驗的結果是現實,讓學生在討論中體驗或理解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6、師:雖然每個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并不一定是總次數的一半,有的正面朝上的次數多一點,有的正面朝上的次數少一點。但從全班投擲次數來看,正面朝上的可能性還是接近于總次數的 。其實歷史上有很多的數學家也做過這樣的試驗。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7、讓學生說體會,師生共同結論:隨著拋擲次數越來越接近總次數的 ,等 可能性=公平。
三、游戲樂園,豐富體驗。
1、同學們玩過這種游戲嗎?老師說說是怎么玩,并把全班分為藍、紅、綠三隊。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傳旗列車游戲規則,為討論轉盤設計是否公平的問題做準備。]
2、哪個隊愿意先傳?都想先傳呀,那怎么辦呢?讓我們用轉盤的形式決定吧!
出示轉盤
①、大家認為公平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討論游戲規則是否公平,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體會。]
②、轉盤怎樣設計才公平?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與人合作,制定游戲的規則的空間,考查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