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整數
基本信息 課題 教學內容:《數學》五年級上冊例1、“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一第1~3題。 作者及工作單位 新民小學 林克雄 教材分析 考慮到學生巳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根據小數與整數的密切聯系,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法,再教學分數乘法。與原義務教材比,淡化了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把重點放在計算的算理和方法的總結上。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 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星期天,王老師和李老師一起去青遠超市購物。下面就請你們算算我們各用了多少錢。 出示(1)李老師買一雙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師買2盒巧克力, 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師: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現①,可以問“還可以怎樣列?”,如果出現②,就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小練習,復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由于小數乘以整數是整數乘法意義的下位知識,所以,教師先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發現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加法意義的聯系。 揭示課題并板書:小數乘整數。 二、組織探索計算方法 (一)師:你能把“0.83”的結果算出來嗎?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使用方法的情況。 組織交流:你是怎樣算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豎式,但對位不準確。 交流時,可讓學生板演或指名說,教師板書。①②教師讓學生簡單說說理由,③④先讓學生說說做法,教師進行正確指導并板書正確做法。 提問:這個豎式和以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說出因數和積中都有小數。) (二)接著出示(2)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 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計算。(做在書上。) 師生說說用加法怎樣算。(注意對位。) 組織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樣算的? 組織小組交流:你從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比較結果,比較對位,初步得出因數的小數有幾位,積的小數也有幾位。) 師:如果用一個三位小數乘3,積會是幾位數?如果用一個四位小數去乘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三、猜猜算算,歸納計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讓學生猜一猜每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再用計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確。 2、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計算,你認為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以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學生自主討論。) 3、師生共同總結計算方法。(要求學生說出主要意思。) [設計意圖]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猜想和驗證,自主得出計算的方法,要比傳統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四、鞏固運用,完成“練一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要求先說一說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如果有學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教師直接引導。) 師小結化簡問題。 2、指導完成第2題。 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討論:各題的積是多少?各有幾位小數?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各自的數學實際出發,通過語言交際總結方法,溝通了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系,真正理解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五、進行課堂練習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練習十一1~3題。 (教師重點分析2、3題。) 六、實踐活動:爭當超市大贏家 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當主持兼營業員,其他組員拿著10元錢到組長那兒買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最接近10元,花的時間最少。(根據實際時間機動安排。) 六、全課總結。 1、學習了什么? 2、通過學習,你能說說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法有什么不同嗎? 3、你認為怎樣能準確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