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認識負數(一)
一、認識負數第一課時 認識負數(一)
教學內容:課本p1~2例1~2,p3練一練第1~2題,p6練習一1~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法。
教學準備:有關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天氣預報音樂或節目片頭。
談話:伴隨著這熟悉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老師從中收集了幾個城市某一天的最地氣溫資料,并通過溫度計表示出來。
二、教學例1。
出示例1的三幅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師介紹“℃”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攝氏度“℃”來計量溫度的,適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
追問: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小結: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以0℃為分界線,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那你們知道在數學上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呢?為了便于表示,通常規定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記作-4℃。
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法。
讀法:“+4”讀作正四。寫法:在4前面加一個正號,“+4”也可寫作“4”。
讀法:“-4”讀作負四。寫法:先寫負號再寫4。(示范寫)
指導完成“試一試”。
三、教學例2。
介紹新疆吐魯番盆地一天中氣溫變化的情況。
指出:吐魯番盆地的氣溫在一天當中有如此大的變化,與這個地方的地形特點以及海拔高度有關。
結合圖,簡單介紹海拔高度的含義:海拔高度是指某地與海平面比較,得到的相對高度。
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問: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高度嗎?
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8米,通常稱為海拔8848米,可以記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記作-155米。
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分組討論。
出示+4、19、+8848、-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片面以下的高度。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類嗎?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分類結果。
說明:像+4、19、+8848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111、-7、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板)
結合例題體會正數、負數與0的大小關系。
引導觀察: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啟發思考: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小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四、做“練一練”。
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題。集體校對。
五、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一”第1題。
(2)指導完成“練習一”第2題。
(3)指導完成“練習一”第3題。
問:你們為什么不寫0?
強調: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
(4)指導完成“練一練”第4—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