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方程 第二課時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例3、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2、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教學難點: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教學準備:天平,多媒體課件等。預習作業:1、預習課本第3--4頁例3、例4,完成例3中的填空, 2根據等式的性質將方程x+32=58的兩邊同時減去32,得到的結果是( ),把得到的x的結果代入到方程x+32=58中,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3、怎樣的過程叫解方程?4、你會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嗎?完成課本第4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老師活動 個性化設計 預習 效果 檢測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 思考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課件出示:根據等式的性質 將方程x+32=58的兩邊同時減去32,得到的結果( ),把得到的x的結果代入到方程x+32=58中,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 提問:怎樣的過程叫解方程? 合作探究 觀察老師的主題圖結合自己的完成情況,匯報交流自己寫好的等式。修改訂正自己的等式。 交流互動中得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學生充分交流解方程的過程和書寫格式。 學生交流檢驗的方法。 回憶交流解方程的過程。討論解方程的注意點。 匯報交流完成的方法及結果, 做錯的及時訂正。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解每個方程時第一步分別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檢驗的。 1、出示例3的四幅天平圖。 讓學生依次說說天平的兩邊各有多少克物體,然后又在天平的兩邊分別添上(或去掉)多少克物體。指名用等式把每個天平圖表示的相等關系表示出來。 提問:這兩組等式各是怎樣變化的?他們的變化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把這兩個結論用一句話合起來說一說嗎? 2、出示例4圖。 提問:能不能根據等式的性質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呢? 根據學生回答逐步板書解方程的過程。并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的格式。 引導:x=40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可以通過檢驗來判斷。 隨學生回答簡要板書檢驗過程。 小結:檢驗也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驟之一,今后解方程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 3、交流“試一試”的完成情況。 指出:要用規范的格式書寫解方程的過程。 4、交流“練一練”的完成情況。 問:解這里的方程時,分別怎樣做就可以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 當堂 達標 檢測 在課堂作業本上完成練習一第4、5、6三題。 完成后反饋、交流、訂正 提出疑問,總結全課。 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及時修正自己的答案。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