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最大公因數(一)(新人教五下)
約分
第一課時:最大公因數(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79——81頁例1、例2第82 頁練習十五的第1、2 題。教學目標:
1 .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 .掌握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能較熟練地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4、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掌握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提問:什么是因數?
2 .寫出16 和12 的所有因數。
提問:你是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的?
二、
教學實施
1 .教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根據復習題中寫出的16 的因數、12 的因數,你發現它們的因數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這些相同的因數中最大的幾?老師出示集合圖。
指出:1 、2 、4 是16 和12 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數,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哪些數是12和16的公因數,哪個數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2).完成教材第80 頁的“做一做”。
教師畫出集合圖,讓學生獨立寫一寫,再說一說哪幾個數寫在左邊,哪幾個數寫在右邊,哪幾個數寫在中間。
2.找兩個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師:我們已經能夠求一個數的因數,也學習了最大公因數的定義,那么你能不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呢?例如(出示例2)怎樣求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數?
(l)學生先獨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試著找出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數。
(2)小組討論,互相啟發,再在全班交流。
先分別寫出18 和27 的因數,再圈出公有的因數,從中找到最大公因數。
方法二:先找出18 的因數:① ,2 ,③ ,6 ,⑨ ,18
再看18 的因數中有哪些是27 的因數,再看哪個最大。
方法三:先寫出27 的因數,再看27 的因數中哪些是18 的因數。從中找出最大的。
27 的因數:① ,③ ,⑨ ,27
方法四:先寫出18 的因數:1 , 2 , 3 , 6 , 9 , 18 。從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數是不是27 的因數,9 是27 的因數,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數。
觀察一下,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3)完成教材第82 頁練習十五的第1 題。
請學生填在教材上,說一說是怎樣找的。
追問;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幾?
(4)完成教材第81 頁的“做一做”。
學生先獨立完成,獨立觀察,每組數有什么特點,再進行交流。小結: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有哪些特殊情況?
當兩個數成倍數關系時,較小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當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 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也是1 。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
16的因數:1、2、4、8、16
12的因數:1、2、3、4、6、12
16和12的公因數有:1、2、4。
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4。
教學反思:
響應網友將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提早到第二單元教學的建議,今天我教學了最大公因數。
【對教材編排順序改動的個人思考】
教材將公因數、最大公因數與約分編為一節,將公倍數、最小公倍數與通分編為一節。這樣的調整,是為了分散教學的難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的遷移,降低學習的難度。[引自于《教參》]
但這兩部分知識與第二單元因數、倍數的聯系密切。提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在找因數的過程中,能夠強化2、3、5的倍數特征。剛掌握的分解質因數也能在新知的學習中體會到其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