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小數的估算方法,小數連乘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使學生養成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來思考估算方法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體會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能運用發現的數學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教師:同學們,愛心中隊的19名隊員星期天乘船去看望王奶奶,可他們出發時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隊員來到河邊,河邊的小船上寫著“準載800 kg”和中隊長說“平均每名隊員重39.9 kg”。提問“愛心中隊的19名隊員一次乘船過河安全嗎?”)
教師:要回答“19名隊員一次乘船過河安全嗎?”這個問題,主要是從哪方面考慮?
教師:用什么方法判斷最快呢?
(學生小組內討論)
教師:三個小組的結論都相同,但是哪種方法判斷最快?同學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沒有必要精確地計算出19名同學的體重?
學生討論后回答:沒有必要,只需要估計這些隊員的體重是否小于800 kg就可以了。
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下面同學們來到集市,準備給王奶奶買肉,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例4稍作修改的情景圖)
教師:從圖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教師:解決“這20元錢夠不夠買這塊肉?”這個問題,需不需要精確地計算出這塊肉究竟需要多少元錢?
教師:怎樣很快就能知道20元錢夠不夠?
教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板書:小數乘小數的估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
教師:同學們學過小數乘小數的估算嗎?能利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下面請大家小組內合作討論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匯報解決方案。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學生1:我們組是把9.8元看做10元,10×1.9=19(元),19元<20元,帶的錢夠買這塊肉。
學生2:我們組是把1.9 kg看做2 kg,9.8×2=19.6(元),19.6元<20元,我們覺得帶的錢夠買這塊肉。
學生3:我們小組是把1.9 kg看做2 kg,把9.8元看做10元,10×2=20(元),但我們仍然覺得帶的錢夠買這塊肉。
學生4:……
教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都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估算結果?誰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哪一種估算快一些?為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雖然大家的估算方法不盡相同,但在估算時,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同學們能找出來嗎?
教師:對。這就是估算能化繁為簡的關鍵所在。
教師:大家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例4稍作修改的情景圖,問題是買4.2 kg肉大約需要多少元錢?)
2.教學例5
教師:愛心中隊中小明的媽媽在野生動物園工作,小明從媽媽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課件出示:例5的情景圖)
教師: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1:梅花鹿身高多少米?
學生2:長頸鹿身高多少米?
教師:怎樣求長頸鹿高多少米?
教師:0.7×2的結果是誰的高度?為什么要再乘3.5?
學生回答略。
教師: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計算小數連乘時,一般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教師:同學們能計算3.1×4×2.5嗎?看誰算得又對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