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
學生1:我是這樣計算的:3.1×4×2.5
=12.4×2.5
=31
學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3.1×4×2.5
= 3.1×(4×2.5)
= 3.1×10
=31
教師:哪一種算法簡便?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發現?
三、反饋練習,拓展應用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現在考考你們。
(1)練習二第7題第2排題。(重點檢查學生估算的方法是否合理)
(2)練習二第8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3)小檢驗員。(課件出示練習二第10題)要求學生學會從發票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能抓住有聯系的兩個數量解決問題。
四、歸納小結
教師:從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進行梳理,使之條理化。
做2來思考,估算出的結果19就比較接近準確值,但是估算起來要復雜些;而把1.9看做2,把9.8看做10來估算,很快就可以估算出結果是20,但這個結果的精確度就要差一些,是需要結果精確度高一些還是需要估算速度快一些,要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來思考,這正是估算靈活性的體現。】(本案例由熊斌提供)
積的近似值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14頁例1、例2、課堂活動以及練習三中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求積的近似值的意義。使學生學會根據實際需要,自己確定應該保留幾位小數,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能運用數學活動中發現的數學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教師:你們回家查閱了上個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嗎?知道我們當地每噸水多少元?
學生1:每噸水1.75元。
學生2:我們家用了6噸。
學生3:我們家用了5噸。
……
教師:怎么計算你們家應該繳多少水費?
教師:現在算一算你們家上個月應該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教師:李奶奶家也該繳水費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你能幫李奶奶算一算該繳多少元水費嗎?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解答情況,選擇不同解法的同學匯報,估計有以下幾種解法。
教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請大家想一想,你贊成哪種?為什么?
教師:大家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選擇哪一解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體驗感悟
教師:剛才大家計算出的結果,為什么必須求近似值呢?
學生1: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在收付現金時,通常只能算到“分”。而5厘錢沒辦法付,所以要把小數點后面第3位這個“5”收起來,約等于14.88元。
學生2:我認為可以把分以下的錢省略,約等于14.88元。
學生3:我認為應該把“分”以后的數作為“1”收起來。
……
教師:大家認為哪一種建議好?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教師:都同意這種方法嗎?
教師:請你說說自己的理由好嗎?
教師:對,這位同學說得對,計算錢的數額時,要先計算出應付的錢數,然后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應保留的小數位數,較小的錢數可保留兩位或一位小數,較大的可保留整數(特殊情況除外)。
教師:你們能用這些發現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課件出示例1后面的兩個練習,學生獨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