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說課稿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發散驗證
在操作探究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我向學生提問:“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一般的梯形,你們能不能自己動腦想出別的方法驗證我們剛才的發現呢?”以此來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剛才的結論。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通過展示學生們個性化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激發他們成功的學習體驗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積極愿望。同時也達到 既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數學,形成數學技能,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其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圍繞這個目的,我設計了下面的一些練習:
第一題:是判斷題,加深學生對推導公式的印象。
第二題:基本題,例3,基本題,課本中的“做一做”。目的在于讓學生準確使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第三題:是書中89頁做一做,能發現了什么?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第四題:課本90頁的第1題,給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第五題:是一道變式練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有層次性,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五環節:課堂回顧,總結收獲
成功和體驗是學生情感發展的基礎,師生在交流中共享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