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精選4篇)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篇1
課題一: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a)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7~48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通過對已學過的應用題進行比較,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概括出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
2.35+1.5 3.7×100 4.05×8
7.4-3.5 83÷100 1.2-0.5
18+4.9 1.6×50 3.9×5
22.5-8.5 1.56÷3 540+98
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我們解答過很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三步計算的.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下,解答應用題時是怎樣想,怎樣做的,一般需要經(jīng)過哪幾個步驟.”
(1)教師出示例1,提問:“解答一道應用題,首先要做什么?”(首先要審題,弄清題意.)“弄清題意就是要先弄清題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的是什么.我們以前學過用哪些方法來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我們可以摘錄出條件和問題,來幫助理解題意.”(學生說出條件和問題,教師板書如下)
┌前5天,每天做75套
計劃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學生:“我們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學生或教師板書如下.)
(2)教師:“弄清題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需要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教師指名讓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可以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條件出發(fā)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師隨著學生說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書如下.
①已經(jīng)做了多少套?__________
②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__________
③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__________
(3)教師:“確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們就可以列式計算了.誰說一說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說,教師對照上面的問題寫出算式和得數(shù),如教科書第47頁例1.)
教師:“誰還會列綜合算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計算)
(4)教師:“計算出得數(shù)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如果學生回答,下一步應該寫答案,教師應提示學生再想一想.)
教師:“計算出得數(shù)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指名學生按照前面的步驟,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有沒有錯誤.)
教師:“除了按照題意和原來的計算順序,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以外,我們也可以把得數(shù)當作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jié)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現(xiàn)在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檢驗一下.”
教師邊計算,邊解釋:
“先用得數(shù)95套乘3,就是后3天要做的.”
95×3=285(套)
“再用計劃做的660套減去285套,就是前5天做的.”
660-285=375(套)
“再用375套除以5,就是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shù).”
375÷5=75(套)
“這樣計算的結(jié)果是75套,和原題中已知條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shù)相同,說明解答是正確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寫答案了.如果這樣計算的結(jié)果和原題中已知條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檢查一下解答(或檢驗)的計算中哪里有錯.”
檢驗正確后,教師板書:“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2.歸納、總結(jié)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通過解答這道題,我們來歸納一下,解答應用題一般需要經(jīng)過哪幾步驟?”(指名請幾個學生說一說.不一定要求說得非常精煉、準確,只要學生說的把幾個步驟都包括了就可以.說得不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讓全體學生打開教科書第48頁,看方框中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先默讀一兩分鐘,然后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這四條.再請一兩名學生結(jié)合前面講的例1,給全班同學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教師給予必要的幫助).
三、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48頁下邊的“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提示學生檢驗時要用今天學的方法,要寫出檢驗的計算步驟.做完后,集體訂正.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請一兩名學生結(jié)合這道題,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四、課堂小結(jié)和布置作業(yè)
1.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歸納總結(jié)了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目的不是讓大家去死背這四個步驟的條文,而是讓大家以后解答應用題時,要順著這個路子去想.首先要弄清題意,要分析數(shù)量關系,在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礎上列式計算,計算出得數(shù)后要先檢驗再寫答案.不要在沒弄清題意、沒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情況下,就隨意列式解答或亂套解題的類型.解答后,還要養(yǎng)成檢驗的好習慣.”
2.作業(yè):練習十二的第1~4題.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篇2
整理和復習
第一課時復習內(nèi)容: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第1—3題和練習十六的第1--5題。)復習要求: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lián)系和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 3.通過解題和計算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4. 通過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靈活解答應用題能力。教學難點: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一、激發(fā)1.同學們,我們已學完了第二單元的所有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一下復習和整理。(板書:整理和復習) 2.回憶這單元有哪幾部分知識,每部分知識包括哪些內(nèi)容?3.匯報: 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1)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2)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和應用題 應用題(1)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三步計算應用題(3)行程問題應用題 二、復習指導 1.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⑴看書例1、例3,從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學生回答:從例1中我們知道了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計算只有同一級運算的式題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⑶練習:口述運算順序 0.18+2.19-1.62 5.13÷1.7×0.5 ⑷例2,知道了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兩級運算,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后算第一級運算。 ⑸教師強調(diào):同級運算可以一步計算出來。 ⑹計算 2.15×1.4-19.95÷0.65+4.31 15.05÷[(6.07+2.53)×0.35] ⑺例3,我知道了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小括號和中括號是在需要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還知道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還知道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循環(huán)小數(shù)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⑻練習:分組完成68頁1題(指名板演)⑼例4,知道了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也可以應用運算定律。(口述解答過程:1.56×1.7+0.44×11.7-0.7 11.72-7.85-(1.26+0.46) ⑽小結(jié):我們對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進行了整理,不僅進一步掌握了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還能靈活運用計算方法,使計算簡便。 2.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和應用題。 (1)說出下列各題問題所需的條件,再列綜合算式解答。 ①52.4減23.1與7.2的積,所得的差除43.8,求商。 ②11.2除以14的商加0.7,再乘以4得多少? ③21減去3.4與4.7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5積是多少? 提問:解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應注意什么? (2)看書45--46頁看你都學會了什么? (學會了用摘錄條件和問題、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學會了第二種檢驗方法,把得數(shù)當作已知數(shù)按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結(jié)果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說明解答正確。 還學會了解答應用題要經(jīng)過4個步驟) (3)練習:第3題根據(jù)計算步驟解答下列各題(投影出示) ①玩具廠計劃生產(chǎn)1200只小猴,15天完成,平均每天生產(chǎn)多少只?( 引導學生按解答應用題的4步來口述這道題的解答過程。) ②玩具廠計劃生產(chǎn)1200只小猴,已知生產(chǎn)了400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產(chǎn)多少只?(根據(jù)上題的思路邊說解題思路邊完成解答過程。) ③玩具廠計劃生產(chǎn)1200只小猴。已知生產(chǎn)了5天,每天生產(chǎn)80只。剩下的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產(chǎn)多少只?(畫出線段圖解答,指名講解題思路。(4)提問比較:從以上幾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三道相關聯(lián)的應用題,2、3題是通過把一步應用題逐步增加條件擴展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時都要根據(jù)解答應用題的五個步驟來完成。這樣就能解答各類應用題。)三、綜合練習1.按順序填寫下面的方框,然后列綜合算式解答。 1.28 1.52 4.38 0.73 + × 0.25 9.2 ÷ + 3.2 2.5 × ×
2.下列各題列式對嗎?錯在哪?⑴6.2減去2.4與1.3的和,差是多少?列式為:6.2-2.4-1.3⑵10減去5.6與1.3的積,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列式為:24.8÷[10-(5.6+1.3)]⑶8.4減去8.4與1.6的和,所得的差除以4,商是多少? 列式為:8.4-(8.4+1.6)÷4四、學生質(zhì)疑五、作業(yè)練習十六3、4、5題
第二課時復習內(nèi)容:應用題(練習十六4~14題)復習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一些學過的應用題,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復習重點: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復習過程:一、基本訓練 口算: 2.6÷0.2 6.4÷0.8 1÷0.125 0.32÷0.04 7.2÷0.9 8.1÷0.03 0.24÷0.6 0.125÷0.25 0.49÷0.7 70÷0.5 13÷4 0.56÷0.28 1.5÷30 0.45÷0.45 3.2÷0.16 4.2÷0.01 0.27÷3 42÷0.6 14.4÷8 0.35÷0.715-4.5 4÷0.25 6÷1.2 8×1.5 1.4×2.5×4 0.7×16-16×0.2 二、復習指導1. 第6題⑴讓學生講一講兩種不同解法的思路⑵生解答,集體訂正。2.第5、7題。3.第10題: 學生先獨立解題,并說說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再改編并解答出來。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1.練習十六第9題。 學生獨立做題,集體訂正。 2.練習十六第10題。 學生獨立解答,著重分析題里兩輛汽車運動的方向、速度以及所需時間與兩車距離之間的關系,集體訂正。 3.練習十六第11題。 在學生獨立分析了數(shù)量關系后提問:(1)兩臺磨面機一天共磨面多少千克?(2)是否用364千克加上365千克?為什么?(3)你們確定應怎樣算?(4)生解答出結(jié)果,集體訂正。四、攻破難題 1.練習十六第12題: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間里做試驗。蝙蝠原來體重3.9克,15分鐘后,由于吃了蚊子,體重增加到4.29克。平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算一算蝙蝠1分吃了多少只蚊子? 分析與解:15分鐘后蝙蝠增加的體重(4.29-3.9)就是蚊子的重量,每分鐘就是(4.29-3.9)÷15克,然后再除以0.002就是蚊子數(shù)目。即:(4.29-3.9)÷15÷0.0022.練習十六13題:一個林場用噴霧器給樹噴藥,2臺噴霧器4小時噴了200棵。照這樣計算,5臺噴霧器6小時可以噴多少棵?分析與解:要求5臺噴霧器6小時可以噴多少棵,就必須知道1臺1小時噴多少棵。即:200÷2÷4×5×6=750(棵)3.練習十六14題:甲乙兩地相距480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52千米,行駛312千米后遇到從乙地開來的一輛汽車。如果乙地開來的汽車每小時行42千米,算一算這輛車是不是同時開出的?分析與解:問的是兩車是不是同時開出的,所以要先求出相遇之前兩車各行了幾小時。先算甲車行駛的時間:312÷52=6(時)再算乙車行駛的時間:(480-312)÷42=4(時)。因為,甲車比乙車多行了2小時,所以兩車不是同時開出的。4.思考題:一個學生的家距離學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騎車上學,每小時行15千米,這樣恰好準時到校。一天早晨,因為逆風,開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騎行。剩下的路程他應以每小時多少千米的速度騎行,才能準時到校?分析與解:⑴ 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行進到達學校所需的時間:3÷15=0.2(時)⑵ 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行進1千米所用的時間: 1÷10=0.1(時)⑶ 剩下的路程要行的時間:0.2-0.1=0.1(千米)⑷ 剩下的路程所需的速度: (3-1)÷0.1=20(千米)五、作業(yè) 練習十六7、8題。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0頁第1~3題和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提高脫式計算和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過程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
(有的題要求學生說一說有沒有簡便算法)
3.6+6.4 0.27×200 305-199
7.5-1.9 0.56÷0.7 17×0.2+33×0.2
45+98 4.08×0.5 0.65÷0.13
2.讓學生做教科書第172頁第(九)欄的口算題(直接寫得數(shù)),做完后,集體訂正.
二、復習四則混合運算
1.復習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師:“四則運算指的是哪些運算?”(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
“哪些是第一級運算?哪些是第二級運算?”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應該按照什么順序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三條規(guī)定)
2.做教科書第60頁第1題.
先請四名學生說出這四道混合運算式題應當按什么順序計算,再讓全體學生在練習本上脫式計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錯誤,注意糾正.
三、復習應用題
1.教師:“解答應用題一般要經(jīng)過哪幾個步驟?在每個步驟中,可以運用哪些方法?”指名學生簡單地說一說.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科書第60頁第2題.教師巡視,要求學生用最近新學的方法寫出檢驗過程(即把結(jié)果作為已知條件往回倒推的方法檢驗).
3.請三名學生在黑板上解答,并畫出線段圖.然后,結(jié)合線段圖逐個分析這三道題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教師歸納:“這是有關聯(lián)的三道題,最后要求的問題是相同的,第一個條件也都相同,只是其余的條件不同.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問題的條件,有的需要先算兩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問題的條件.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通過畫圖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才能找到正確的解答步驟.解答以后,還要進行檢驗.通過以上的檢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三道題的聯(lián)系.”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五的第1~5題.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篇4
成功之處:先復習讓學生通過舊知識的鞏固,促進知識的遷移。在學習例1時,充分讓學生大膽地探索知識,借助線段圖,弄懂題中數(shù)量關系,從而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再通過一些練習鞏固新知識。
失敗之處:學生解答應用題,分析題意的能力還不夠高。
改進設想:多讓學生接觸相類同的應用題,寫出每一小步的標題,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