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一、談話、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最疼愛你的人是誰嗎?(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父母對我們無比博大的愛,所以父母成了我們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對你的關愛,哪次讓你感受最深?學生回憶與父母發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對父子。
二、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邊讀邊思考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在1994年美國華盛頓發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廢墟中堅持不懈的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三、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外貌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了感動就與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把感動傳遞給別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動)〕
3、誰愿意把感動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1) 第3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的說。父親的意志堅定。
(2) 第5段“……他便埋頭接著挖——父親不肯放棄。
(3) 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父親堅持不懈,疼愛兒子。
(4) 第9段“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兒子的先人后己,與父親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1、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朗讀給同學聽。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父親的堅決,兒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父親和兒子各有什么樣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剛剛獲救的阿曼達,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展開想像扮演阿曼達寫一寫自己最想說的話。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
愛 相信
兒子 相信父親一定會來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