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頌了父愛的偉大,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父親因為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堅持了38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為有堅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小時,終于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設計理念本節(jié)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教學目標1.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展現(xiàn)“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現(xiàn)“阿曼達在廢墟下堅持信念,鼓勵同學”這一情景的相關段落。
3.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1.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災難,體驗地震帶給人心靈的巨大沖擊。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一起朗誦一首小詩:父愛
父愛是拐杖,讓我們在人生中少摔跟頭.
父愛是良言,讓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父愛是陽光,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父愛是音樂,讓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
父愛是蠟燭,默默的為我們奉獻著自己.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
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
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
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
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
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多么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fā)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繼續(xù)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教師范讀,學生自主探究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了不起)
三、品讀感悟(細研父親的了不起)
師: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默讀課文1—12自然段: 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畫一畫,可以在句子旁寫寫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