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師:你們說的很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一)重點一:第十二自然段
1、體會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
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你有什么體會?(學生初談體會。)
師:說說你從第一句讀懂了什么?(挖的時間長)
師:同樣表示挖掘的時間,作者在這里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讀讀這兩句,比較哪一句表達的效果更好。
1、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讀出挖掘的時間長----[練習——指導(關注快慢輕重的變化)——
齊讀------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父親的動作只有一個字——挖。作者卻通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表現父親挖的艱難。抓住這個“挖”字想開去,你還能讀懂什么?
提示:他帶工具了嗎?(沒)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礫)柔軟的手挖的是堅硬的瓦礫,對于父親來說,這是一項怎樣的任務?(任務艱巨)任務艱巨呀,
再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這里的“挖”還可以寫成什么詞?(掰、抱、揀)一個“挖”字包含了這么多的動作,你體會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啊,
再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2.體會父親的艱辛。
師:你們看到他疲憊成什么樣子了?
生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挖掘任務的艱巨,勞動的艱辛,時間的漫長,一個人又這樣孤獨無助,以至于父親成了這個樣子:生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是的,一位歷經艱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父親已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里。生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就這個樣子了,他還在苦苦挖掘。這哪里是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呀,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多么偉大的父愛,多么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里吧,你讀(配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3、體會父親的執著。
“沒人再來阻擋他”,聯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攔過他?師生分角色讀——
師:(引讀)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生:(讀)誰愿意幫助我?
師:(引讀)消防隊長攔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生:(讀)你是不是來幫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