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地震)這是前幾天電視、報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看到這個詞,你會想到哪個特殊的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哪個特定的地點?(四川汶川)。又會想到哪些人?(災區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黨和政府領導人、志愿者……)你能用上剛才的時間、地點、人物說說發生在汶川的事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災區人民堅強地和困難作斗爭。)
在學習課文前,我們再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在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山磯也發生了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數條公路被震斷,電力設施受阻,橋梁坍塌, 山崩地裂,幾萬頂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成千上萬人被埋在廢墟底下。就在這片廢墟中,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誰能用我們剛才學到的用時間、地點、人物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一位父親安頓好自己受傷的妻子,去救兒子,許多人都阻攔,隨時有大爆炸的危險,父親不顧危險和阻攔,一直挖下去,38小時過后,終于挖到了自己的兒子和他的同學,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很深的。)
2、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二、重點研讀,品味感情
1、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請大家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在你的四人小組中討論。(學生讀課文并在小組中討論)
2、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先請同學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再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我從這段話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個小時,真了不起。)
3、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指名讀)你還讀出了什么?
(36小時,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沒吃沒喝沒睡,多么偉大呀!)
36小時,相當于我們上50多節課的時間哪,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不停地挖掘。)真了不起呀! 師板書:挖
4、你從這段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
(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的父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齊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5、聯系我們前面看到的錄像,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他36小時沒有睡覺,加上勞累與焦急,父親的雙眼布滿了血絲。)
(我仿佛看到鋼筋刮破了父親的衣服,尖銳鋒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戳破了父親的手,割傷了父親的腿,到處都是血跡。)
6、同學們談了自己的體會,讓我們對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這段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為什么父親挖了36小時,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