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教學永遠是充滿遺憾的藝術。由于自己思想的稚嫩,教學的稚嫩以及沒有經過專業的教師行業的訓練,我的教學中處處充滿遺憾。遺憾自己課初無法讓自己沉靜,連板書課題也出現了錯誤;遺憾在教學喃喃時,學生品詞不到位的情況下,忙于趕教學進度,而匆匆放棄;遺憾自己在許多問題的表述上,不夠清晰簡明;遺憾自己的教學機智太差,以致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匆匆下課,沒有給予學生一個簡單明了而具有啟發作用的總結……遺憾并不可怕,只要我抓住遺憾去沉思,去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就一定會讓自己在鐘愛的教學之路上取得更多的進步。
《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從課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從哪些詞句當中感悟到的?為了使自讀課文和談論交流更有實效,課前我要求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開展課外閱讀。最后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因為有感情的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毛澤東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許多感受,有的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可能通過讀能表達出來,在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毛澤東的情感,在讀中升華學生自己的認識。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到位的,可學生的朗讀還欠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朗朗的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組織好朗讀教學也是培養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學中學生集體感情朗讀的時間欠充分,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毛澤東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示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從課文中我們體會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那么,如何體現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變化,怎樣表現人物性格描寫?我通過抓住對毛澤東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澤東的內心世界。(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 “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再是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在進行人物刻畫時,我們總是要求學生不要忽略細節描寫,其實就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內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課下讓學生進行一下小練筆,寫一些人物作文。 可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在體會情感和了解寫作方法上還沒有招到一個自然的融合的方法。
青山處處埋忠骨 教學反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出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澤東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澤東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將愛子葬在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