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反思
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和經歷的限制,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本來就比較陌生,“體會毛澤東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對于主席所面臨的艱難抉擇理解起來更是困難,他們根本體會不到主席作為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的失子之痛。為了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懷和偉人的風采。我在課前專門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搜集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的六位烈士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在教學中我注重從文本中挖掘,讓學生通過初讀來整體感知課文大意,在細讀中讓學生動手劃出描寫主席心情的句子,劃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并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交流學習,使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句子的含義,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采用“情境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在本文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寫寫等學習方法。通過讀、議、寫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掌握寫人方法,在反復朗讀中進入文中情景。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為了使學生能創造性地理解文本,我在最后又專門安排了課外拓展:讓學生展開想像,主席是如何渡過這個難眠之夜的,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痛。
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我覺得學生的感悟還是比較深的,能從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悟到主席作為一個普通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憐,一個偉大領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懷。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雖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讀,但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還不夠到位。要注意提高評價的機智,課堂上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特別是對于學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輕描淡寫地表揚,沒能及時地放大,今后應多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另外在環節的把握上不夠好,出現了前松后緊的現象。
今后要在課堂環節的設計和問題設計上多下功夫,注意使評價語言生動、貼切,努力提高課堂實效,力爭使課堂教學更趨向于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