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拓展閱讀2—抗美援朝戰爭及英雄人物事跡
第二天,他向黨支部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中他表示:為了戰斗勝利,愿貢獻自己的一切。
可不曾料到,第二天他便犧牲了,真的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
那位干事聽了王明世的介紹,非常感動地說:這樣的英雄行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應報特等功!
于是,29師政治部立即上報邱少云特等功的報告,報請志愿軍司令部批準。
報告引起了志愿軍司令部領導的重視。
起初,個別領導認為:邱少云不過是戰時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認為他嚴守紀律,為了整體犧牲自我的精神難能可貴。
后來,意見終于統一了,少數服從多數。
1952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授邱少云為特等功臣。
同年底,一位名叫鄭大藩的隨軍記者就邱少云的死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燃燒彈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頭部死亡還是一點一點燒死的?二是他身邊有無水溝?誰看見了邱少云犧牲的全過程?
后來,邱少云的戰友李元興回憶說:“燃燒彈打在邱少云前方兩米左右,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燒過來的,從頭燒到腳,當時我伏在他身后五米左右,親眼見到大火一點一點把邱少云活活燒死。”
李元興和其他戰友還證明,邱少云右面3米處有一條小水溝,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側向滾即可活命。
面對這些證明材料和見證人的描述,記者鄭大藩感動了,他含著眼淚奮筆疾書。
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用整版篇幅發表了他那篇著名長篇通訊《偉大的戰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隨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
1953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再次授予邱云少“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并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還授予他“模范共青團員”的稱號。
羅盛教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由于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干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后,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后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顆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里,終于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 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并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愿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御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