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實錄
生: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
師: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把電文稿放在上面。
師:兩難哪,兩難,思忖良久,偉人毛澤東揮筆在電文稿上寫下這樣的詩句: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兩難哪,兩難,考慮再三,領袖毛澤東在電文稿上做了這樣的批示: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兩難哪,兩難,矛盾掙扎,父親毛澤東做了艱難、痛楚的選擇:(點擊課件)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忠骨,忠臣的遺骨,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最高評價,這是一個領袖對一個烈士的最高獎賞,毛澤東在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中曾這樣說:‘人固有一死,為人民利益而已就重于泰山,’此時此刻,毛澤東又想對兒子說什么呢?
生:他想說,岸英,岸英,你不愧是我毛澤東的兒子。
生,他想說,岸英,岸英,你死得值。
師:“何須”是什么意思?落下這樣的詩句,意味著什么呢?岸英將葬在異國,(板書:葬在異國)
生:意味著愛子犧牲的噩耗真的就是事實。
生:意味著父子今生真的不能相見。
師:這一落,就意味著父子從此天上人間,陰陽兩隔,這真是落筆千鈞哪!讀到這,我們怎能不為毛澤東偉人的胸懷而肅然起敬?(板書:偉人胸懷)
師:課文學到這,老師相信,你的內心一定也和老師一樣充溢著感動,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想想,瀏覽課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使人產生共鳴的文章?(播放課件)
生:因為作者在文中細致描寫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
師:很會總結呀。學習了這篇課文,毛澤東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更豐盈了,(播放課件)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詩人;他巍然屹立,曠達無私,是偉人;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軍事家;他揮毫潑墨,筆走龍蛇,是書法家;他也舐犢情深,愛子心切,是慈父。如果你想進一步走進這位偉人,請課下讀讀有關毛澤東的書和詩詞。
同學們,昨天晚上,當老師再一次靜讀課文與文本對話后,我很想為毛澤東主席寫幾句歌詞表達我的敬意。但筆下難寫心中情,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幫忙,把通過學習你的體會加進去,我們共同完成《我們眼中的毛澤東》。
四、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師:課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令人回味無窮,讀讀,
生: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師:課文寫到這,戛然而止,我們卻可以通過文字到這個夜晚毛澤東的輾轉反側、失聲痛哭,課下,請同學們學習本課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這一夜毛澤東是怎樣度過的,寫寫他的動作、神態、心理。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