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自學,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
2、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勵。
3、引導學生從感性上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借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你們見過白楊嗎?請結合文中的圖簡單介紹一下白楊。
3、我們都預習了課文,你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二、了解白楊特點,析句悟情
4、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自然段。
5、指名讀這一段,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從這一段里你們知道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6、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直
適應性強
生命力強
7、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這是本文的重點之一,認識白楊的特點為后文認識建設者們響應黨的號召,克服困難建設邊疆的精神作鋪墊)
8、這棵白楊長在什么地方?(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地方?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大戈壁給你的印象。學生根據有關語句談。
9、在這樣的環境中白楊長得怎樣?(高大挺秀)比較"高大挺秀"與"直"哪個好。它為什么會長得"高大挺秀"?(板書:把"直"換成"高大挺秀")
(在認識了白楊的特點之后,回顧前三自然段,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生長環境,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使學生對它的特點有更深入地認識,從而對它產生敬佩之情。)
三、理解爸爸的心,析句悟情
10、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他還在干什么?(理解"表白")他的"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十六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孩子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方法是讀一句停下來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把你的理解補出來。
11、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12、學生交流匯報。
(1)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2)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3)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13、出示大戈壁的資料幫助理解第三個問題。
14、出示背景資料幫助理解第一個問題。
15、聯系有關內容理解第二個問題。
16、再讀爸爸介紹白楊的句子,聯系剛才的三個問題說爸爸的"心"是什么?板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獻身邊疆)
("白楊樹象征著建設、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認真與文本對話,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有關資料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
17、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⑴引言:爸爸的心表白了,按說他應該滿足了,可他望著窗外的白楊為什么要"沉思"呢?他在想什么?他為什么又"微笑"了?
⑵"他又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哪兒?這個時候他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