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二、整合思路
教學本課 要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對重點段落要多讀,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可采取分角色朗讀,讀時要把人物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神情與心理的變化和嚴肅親切中的循循善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三、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會用“哪兒……那兒……”“不管……不管……總是……”說話。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了解白楊。
2.查閱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了解新疆建設者,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建設新疆的其他人員。
3. 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白楊
1.認識這種樹嗎?誰來介紹一下它?交流搜集到的關于白楊的資料。
2.課文中的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
板書“新疆”,指導“疆”的寫法:“疆”的左邊“弓”字旁里有個提土,別忘了。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3.同學們,在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蔭蔽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為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二、了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1.請自由朗讀全文,并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2.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估計學生會提出:
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白楊樹到底有什么特點?
3.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了解白楊的特點。
4.播放同步資源里的錄像,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5.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么特點。
出示爸爸的話,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6.適應性強、生命力強概括說就是——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并說說為什么。
(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