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
目標:
1、咀嚼語言文字,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并希望兒女立志邊疆的心愿。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重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感悟父親與白楊的內(nèi)在關(guān)系。
流程:
第二課時
一、有這樣一種寫法——借物喻人
課前談話:
交流寫景狀物的古詩文、名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這些句子表面寫景物,實際上另有所指,知道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我們讀書要讀出這些來,這才叫會讀書而且讀得有水平。
二、有這樣一種樹——白楊樹
1、立足感性,初識白楊
(1)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白楊》(齊)白楊,名字好聽,再讀得好聽一些。
(2)白楊,在我國北方人家房前屋后,田頭路邊隨處可見。它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樹。然而在這一家人的眼中,白楊又是怎樣的一種樹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全家人談論白楊的句子,劃下來。
(3)交流:
爸爸評論白楊的話(這是爸爸在評價白楊樹,聽起來很深奧。)
孩子議論白楊的話(這是孩子們談論白楊樹,聽起來有趣多了。)
課件呈現(xiàn):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并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么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1)誰能把這段話讀得有趣些。
2)通過你的朗讀,我好象看到了一對天真可愛的小兄妹,也好象看到了他們談論的白楊樹。明明是樹,妹妹非說它是傘,大家說好笑不好笑?有不同意見嗎?(體會白楊外形高、大、直的特點,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同學們了不起,讀著讀著我們把文字讀活了,我們把孩子眼中的白楊中的白楊樹,讀到我們的眼前來了,我們再試著讀到心里去。
2、回歸理性,感悟白楊
(1)天真的孩子們?yōu)榇藸幷摬恍荩l該出場了,你會說——生:“這不是傘,是白楊樹”師:“那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引出爸爸的話)
(2)課件呈現(xiàn):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到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爸爸的這番話比較長,整整80個字,想要讀好它,需要花點力氣。請同學們自由讀一便。
2)指讀。指導讀正確,讀流利。
3)范讀。還要注意讀出節(jié)奏的變化,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頓挫。聽老師來讀。請你來評價
4)齊讀。能說說你讀出的是一個怎樣的白楊樹嗎?
(初步交流,相機指導朗讀,讀點上的小句子。可以解決“從來”一詞)
(3)爸爸的這段話很深奧,我們讀出了不少感悟。但是同學們,這還不夠啊。想想:旅途辛苦,長路漫漫,一家人可以酣然入睡,也可以以書報為侶,怎么會想到談論白楊樹呢?看課文開頭的幾個小節(jié)。誰來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