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學設計
自然段)5、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
教師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這篇課文,不但能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而且還能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克隆技術。其實,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能利用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領來擴大他們的種植面,如古人在詩中寫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心插入柳條,它能長成一個新生命,而如今,人類終于找到了后天克隆高等動物的路徑,并由此開始了一次生命科學的革命。
作業
1、練習冊1、2、3
2、繼續收集有關克隆技術的有關資料。
第 二 課 時
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 節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小積累
沒有理想,即沒有某種美好的愿望,也就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
心中沒有愿望,等于地上沒有空氣。
聽寫賞析
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回憶交流
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