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第二處: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話帶到醫院去。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在這段話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叮囑”,從“叮囑”體會到爸爸愛媽媽,因為爸爸知道媽媽喜歡茉莉花,就叮囑我剪了一大把,讓媽媽每天都能聞到茉莉花的清香。抓住“緊握”這個詞,并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爸爸為什么要“緊握”媽媽的手。最后我引導學生讀最后兩句話。這兩句話沒寫爸爸,也沒寫媽媽,卻寫陽光,你們看,這陽光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注意“探”,這里不用“照”“射”,而用“探”,好象陽光也通人性,不忍心打擾他們,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就像愛,撒播在小小的房間里。陽光雖然是景物,但這里的陽光有了人的感情,作者寫的是景語,但卻寄托著人的感情,所以要記住這樣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個“探”字,讓陽光有了人的感情,這一幕溫馨、靜謐、美好的畫面,要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用心讀一讀這段話。
通過交流,讓學生了解雖然課文中爸爸媽媽都沒有說“我愛你”這類的話,但是我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卻時時刻刻地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愛,這愛就像茉莉一樣,淡淡的,卻有著縷縷清香。
最后,進行拓展練習。愛,平平淡淡,卻又真真切切。愛不是水中花,鏡中月,它實實在在地存在與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文章描寫了夫妻之間相濡以沫,歸于平淡的那種愛。生活中也有和茉莉不一樣的愛,如果讓你來比喻,你認為愛像什么?(愛如 )說說你的理由。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并在學生讀書之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邊讀邊寫下自己的體會、感悟,通過自讀自悟,體會父母之間那種平平淡淡卻有真真切切的愛,但是也存在不足,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總是擔心學生體會不到位,不敢大膽放手,扶的太多,其實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已經讀懂,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
(6)
我在想,如果讓所有的語文教師來做一道題——語文課像什么?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課如玫瑰”要有激情,“課如荷花”要清澈明凈,“課如檸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應該是“課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則是清香裊裊。
語文課的激情,語文課的明凈,語文課的千百種滋味,由誰來決定呢?是教師特長?是學生特點?還是文本本身蘊涵的情感?語文課的基調應該由文本所表現的基本情感作為參照,這種情感不是教師過度解讀的情感,不是學生過度生發的情感。過度的生發與解讀,讓語文學習失去了本來面目,以至于群情激昂,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對文本的過度解讀正是語文課不成為語文課的根源所在。語文課應該強調對文本的基本解讀。教學《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沒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同時教師引入“于細微處見真情”等詞句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