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艾滋病小斗士
生:沒有,因為文中說他是“不斷”呼吁的。
師:同學們,恩科西正是用他那勇敢的聲音不斷去呼吁政府重視兒童和婦女,希望人們關愛艾滋病人,更希望人們能同艾滋病勇敢地斗爭,他用他那勇敢的聲音震憾了每一個人的心靈。多么可貴呀!自己慘遭病痛的折磨,卻渾然不顧,一心還想著別人,此時,你最想送他一句什么話?
生:交流。
師: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讓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師:指名讀并齊讀。
師:年僅9歲的恩科西面對天災,不但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勇敢與對生活的樂觀,還不忘關愛和他一樣的兒童,同時又不失自己的夢想,他說:(師引讀)它真不愧為是我們的榜樣啊!
師:難怪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會說,(引讀)(再次出示安南和前總統的兩句話。)
師:同學們,這里說是一個勇敢的聲音,而文中還有兩處分別是(出示句子)請你仔細讀一讀,想想他們放在文中矛盾嗎?
“(人類與艾滋病斗爭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
(他曾經用 …… 纖弱的聲音……
(穿著一身臨其境…… 尚顯稚氣的聲音……
生:交流。
師:是呀,他是勇敢的,了不起的,也成為了我們面對天災的榜樣,在我們的生命中,有著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天災,我們該怎么做呢?
生:交流并板書:
正視現實
敢于拼搏
關心他人
師總結:是呀,我們只要遇到災難時能勇于面對,勇敢前進,就一定能勝利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關心遇到災難和失敗的人。如同我們文中這位艾滋病小斗士一樣。他也不愧為一個與病魔頑強抗爭的“艾滋病小斗士”。
師:最后,讓我們有感情地再來讀讀這兩位知名人物的話。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或令你想到此什么?
生:交流。
(六)作業:以“恩科西,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七)板書:同上。
七:自我評析:
評析之一:教師如何運用多種形式突出重點?
《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恩科西的遭遇固然不幸,但他的抗爭精神,尤為難能可貴,值得“放大”、贊揚、倡導。就這個教學片斷而言,我通過“坦然”這個關鍵詞來達到目的。一是運用對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與恩科西的所作所為對比。二是啟發想象。讓學生大膽想象恩科西學習、生活、吃藥等方面的情況,還想象他的心理世界。三是善于“引讀”。表現出恩科西的不幸、可憐,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在這三點上,這節課的收獲是比較大的。
評析之二:能否放手讓學生說得多?
這節課上下來,總的感受是還是我說得比較多。因此我在想,“課標”中
對高年段提出了這樣的教學要求:1、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2、能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針對這樣的教學要求,我想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只有學會大膽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其次學會傾聽學生的回答,緊抓學生回答中的要點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展開,這樣既放手了學生,又緊扣了文章的語言文字,以本為本。同時也鍛煉了老師的教育機智。我以后應該朝這個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