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諾貝爾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1、體會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雖歷經失敗,痛苦,但他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2、學習抓住重點詞閱讀,體會讓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會。地點定在諾貝爾的誕生地,時間為諾貝爾去世的日子。從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人們對諾貝爾的尊敬和懷念。
這節課認我們再次走近諾貝爾,更深入地了解他。
二、學習課文3-9自然段。
(一)、立志
諾貝爾有100多種發明,其中最突出的發明是炸藥,板書發明炸藥。
1、那他為什么要發明炸藥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輕聲朗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2、交流,
3、看大屏幕(出示ppt)你能用“為了 ,諾貝爾立志發明炸藥。來說一說嗎?
4、小結:是啊,發明炸藥這一造福人類板書(造福人類 )的偉大志向從小就在諾貝爾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二)液體炸藥
1、1、諾貝爾發明炸藥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請快速瀏覽課文5-9自然段并找一找,?(板書:液體炸藥 固體炸藥 力更大的炸藥)
2、諾貝爾最先發明的是液體炸藥。我們一起看課文第六自然段,引讀
(三)、固體炸藥
1、最初的理想已經實現,諾貝爾為什么還一定要繼續研究并且發明固體炸藥呢?(如果自己的發明不安全,怎么談得上造福人類呢?)
3、諾貝爾不斷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一帆風順,ppt出示六七兩自然段有關內容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找一找,他遇到哪些挫折、打擊。
1864年,諾貝爾的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
學生交流:
a:弟弟炸死,父親炸成殘廢。
在這樣沉重的打擊下諾貝爾的心情是怎樣的?
諾貝爾的親友都勸說他:研究炸藥危險性太大,還是到此為止吧?諾貝爾后悔嗎?還干不干?他會對親友說什么呢?
小結;面對沉重的打擊,諾貝爾都毫不氣餒,板書毫不氣餒
b、他還受到什么阻力,碰到什么困難呢?你還可以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談談。(為什么又轉移到大船上了。)
c、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
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但他毫不氣餒,這就是屢敗屢戰。這就是百折不撓。我們也可以說:ppt(說兩句)為了提高炸藥的安全性,諾貝爾 研究固體炸藥,(越挫越勇、鍥而不舍,精益求精 百折不撓 鍥而不舍 不畏艱難 目標專一)
4、工夫不負有心人。引讀,“他終于制造出了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雷管。
4、出示:(齊讀):從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開鑿礦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錘一錘地砸了。
5、同學們,這是讓天下人多么高興的事啊。固體炸藥發明成功了,終于可以真正造福人類。再次齊聲歡欣鼓舞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