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長的演講》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生:都是先說問什么,再講為什么問,然后說該怎么做。
師:層次一樣,條理清晰,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言之有序。
師:事實上,這樣相似的構段方式使演講更加通俗易懂,能使聽的人更好地把握演講者的主要意思。還有什么特點?
生:都使用了很多關聯詞。
師:關聯詞用處很大,它能幫助我們把道理說清楚,說透徹,就像剛才那位同學講的那樣,讓聽的人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所以陶校長的演講還做到了言之有理。
【教師是學習的主導,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自己理清文章的構段方式,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為后兩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小結學法,學習“三、四問”
師:陶校長的第三問、第四問也是這樣寫的,下面就請大家運用剛才的方法,自學第4、5小節。
出示自學要求: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問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問?我們該怎么做?
(2)找出句中使用的關聯詞語。
(3)對哪句話感受最深,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請在課文的空白處做上批注。
(指名讀自學要求)
(學生自學)
師:“第三問”問什么?
生:自己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師: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
師:我們該怎么做呢?你能完成這個填空嗎?
出示:值日、值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等等工作( )都是一些小事,( )能培養我們的( ),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 ),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同樣重要的學習。
生:口答。
師:這段話中又提到了“鍛煉”這個詞,不過這次不是鍛煉身體,而是——
生:鍛煉能力。
師:所以“鍛煉”還有一個意思。
出示: ③通過生產勞動和工作實踐,使覺悟、工作能力等得到提高。
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時會表示不同的意思,我們要細細加以區分。
師:“第四問”問什么?
生:問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師: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請男生讀出相關的句子。
出示: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 )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 )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男生讀)
【運用填空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既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突出了關聯詞的應用、關鍵詞的理解,簡化了學習方式,高效,低耗。】
師:這句話中用“即使…也”是要強調什么?
生:強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師: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生:即使考了100分也不能驕傲。
生:即使今天不下雨,你也要把雨披帶來。
師:未雨綢繆嘛!還有嗎?
生:即使天分不好,通過努力,你也能成為有成就的人。
師:(贊許地)瞧,關聯詞多會講道理啊!
師:我們該怎么做呢?女生讀出相關的句子吧。
出示: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人既要講究“公德”,也要講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長城”。我們到學校里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