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案例
設計六:中國自古以來,能夠忍辱負重的人不在少數,同學們能想到哪些能忍之人呢?
明確:學生就個人積累暢所欲言。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甘當馬前卒,十年生死教訓,東山再起,一雪前恥;藺相如忍廉頗惡言惡語,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韓信忍一時胯下之辱,終成就一代名將之名,為劉邦打下大漢江山;子房進履老人,一部兵書闖下天下名;
司馬遷慘受宮刑,承受身心巨大傷害,忍辱負重,完成《史記》。
教師總結: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老話有:“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梢,忍,不是懦弱,不是屈從,忍體現的是一種心胸、一種氣度、一種涵養,甚至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
忍,作為一種氣度貫穿華夏古今,古往今來的大豪杰,遇到大的屈辱,能坦然自若地對待,正是留下有用之身,等待將來的發展。如果說一個人一旦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憤怒抑郁,那么縱然有出眾的才華,也會遭到埋沒,這對事情又有什么好處呢?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忍”也不是一味的無原則的忍讓。
當敵人沒有因為林沖一再忍讓而饒過他時,林沖終于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他憤然殺死仇人,吐出了長期積壓心頭的冤氣,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起義的道路。由“忍”到“不忍”,林沖這個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過程。這也正是《水滸傳》的一大主題。
作業:
以《中國人的“忍”》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寫在隨筆本上。
八、課堂評價:
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能夠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學習中切實有所得,我這堂課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落實這一點上,主要有兩點,一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尤其是研讀小說人物時要深入文本,緊扣文本,二是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圈點評注,把個人的閱讀感受真正落實在課堂上,落實在書本上。教師把自己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十”也可能不如學生自己獲得“一”,因此,對于學生的學習,個體的落實最為關鍵,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中學寫評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落實所得。
同時,我試著在課堂上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同老師和同學進行必要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不沉悶,才能避免教師的“一言堂”,才會富有生機。
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有所得,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機會,學生也能夠抓住這些提升自我的機會,相信教學相長,師生雙贏的局面就會出現。
九、課后反思
閱讀寫人記事的課文,特別是小說,要在閱讀中思考,作者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是怎樣展開具體描寫的。如果一篇課文中描寫了兩個或幾個人,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欣賞,這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健全閱讀方法大有裨益。
本課教學主要是把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與語言文字的品味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做好文章點評,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力求對林沖性格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林沖和洪教頭言行的對比,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林沖的謙虛有禮、武藝高強以及洪教頭的傲慢無禮、狂妄自大,學會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他人。并以此課為契機,引領學生走向整部著作,激發起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