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學反思
少年王冕教學反思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輟學放牛、學畫荷花的故事,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認識到少年時期的王冕,感受并學習王冕的孝敬長輩和勤奮學習的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抓課文重點段落(第2,4,5自然段)的教學方法,對課文進行了適當的取舍。教學中塊面比較清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由語言文字材料構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從古到今,“讀”一直是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因為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表達。所以在本課教學中,突出“讀”的訓練,把“讀”貫穿全文。采取了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堅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自讀自悟”,做到與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感受:
1.學生能力很強,想象力很豐富,也很會表達,課上得比較輕松。
2.課上有些緊張,居然最重要的教學內容遺漏了,感到非常遺憾。
3.在教學“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中精神指什么?”時,學生已經理解的很到位(出淤泥而不染等),甚至比老師理解的還要深,我卻還硬著頭皮灌輸給學生“精神是指王冕把荷花畫得跟真的一樣”。其實還是被教學設計所禁錮,被教學設學設計牽著鼻子走。
4.對朗讀的指導過于形式化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好,課上沒能真正的去指導朗讀,當學生朗讀并不到位時,就用設計好的評價語去評價了。
《少年王冕》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2011年10月13日,我進行了《少年王冕》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讀文中學習生字,生詞,在用中落實字詞的教學目標(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文本,力爭上出語文課濃濃的語文味兒。教學之后,與同事進行了研討交流,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方面需改進:
一、課堂上,我作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我還不夠沉穩、大氣。在面對五年級的學生,我在注重自身親和力的同時,應加強沉穩,這需要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鍛煉!
二、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當有學生用“牽掛”說話時,說出了“我很牽掛在外打工的父母”時,我沒有抓住這個生成點,這個感情點,引起學生與文本的深刻共鳴,引起學生與王冕的內心共鳴,與這個生成失之交臂,我感覺很遺憾,這也提醒我在平時應加強自身素養,提高自我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語文姓語,小語姓小”,課堂除了上出語文味兒,我還更應該關注細節!
教無定法,我想在語文教學上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探索,相信用心、用情,一定會讓我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最留戀的動感地帶!。
少年王冕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是課堂閱讀教學的成果指向,它規約著教學內容的創生和確立,以及課堂教學板塊的走向、落實措施方式的選擇等等。而教學目標的達成靠的也就是適切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目標的制定,來自對課文的“踩點”,(也即出的那份小卷子)哪些點是符合文本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它就成為教學目標的“原型”,從中篩選然后闡述為教學目標。這樣做,能夠在我自己的課堂上,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每一個目標,(不管是知識、能力抑或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成為學生應該學的,必須學的,是本文應該教的,必須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