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案(精選13篇)
《少年王冕》教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07
少年王冕
教學目標:
1、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對策: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板書“王冕”,介紹人物。
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名人,請同學們看老師寫他的名字,(師板書:王冕)
注意“冕”的寫法。
你了解這個人物嗎?他是一個成就很高的詩人,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詩;他更是一個成就很高的畫家,尤其以畫梅花著稱,他研究過兵法,劍術,還練習過篆刻,他是元朝那個時代的“全才”!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時代是什么樣度過的呢?你想了解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本133頁講述了王冕少年時代的故事,自由地放聲朗讀,要求:根據課后的注音,自學生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可以查字典;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的朗讀情況。
王冕 孝敬 貼補 明媚 晶瑩 荷花 爭先恐后
課文很長,選擇其中一個比較難讀的自然段,看誰既能將字音讀準,又能將課文讀流利、讀通順。
3.誰能從這些詞中,選擇一些詞簡單地說說故事的內容?
4.的確像同學們說的那樣,寫了王冕的兩件事,(板書:輟學放牛、學畫荷花)
請同學們再次小聲地讀一讀全文,這兩件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
5.2—4自然段寫“放牛”這件事。5—6自然段寫學畫荷花的事。
三、品讀課文第一件事。抓住關鍵語句,感悟王冕的“孝順”
古代有位文學家朱熹曾提到“煮書”這個詞,您明白他的意思嗎?(讀熟、品味)
1.默讀2—4自然段,也就是從第一件事中,你覺得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關鍵詞句中品味出來的,你體會到的,請將具體的語句畫下來,并在書旁邊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你覺得從第一件事中,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生板書:孝順、好學、愛讀書……)
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可以感受到,請大家先讀一讀這具體的句子,再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
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俗話說,“言為心聲”。一般說來,嘴里說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時候,嘴里說的,又并不是心里想的,需要我們仔細分辨。
3. 是不是他真的覺得在學堂里悶得慌,談談你的看法。
他為什么會這樣說?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讀母親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再讀王冕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朗讀,自己先練習讀一讀,讀出王冕的懂事,孝順。指名讀,師生同讀對話。
4.
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從哪里看出王冕孝敬母親呢?你能讀出王冕孝敬母親嗎?
5.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王冕真是一個---------------的孩子。
四、總結全文,欣賞王冕的終身成就。
王冕不僅是個孝順的孩子,愛讀書的孩子,還是一個畫荷花的高手。從一個家境貧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學,竟然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在這里老師又一句對聯來總結這堂課:放牛娃學畫荷花變畫家,貧苦人敬孝父母成孝子.橫批就是:少年王冕
你知道中年王冕嗎?想知道老年王冕嗎?老師建議大家去看名著《儒林外史》!開篇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讀了以后,你會王冕這個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少年王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王冕人物形象。體會文本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2、學習人物刻畫和景物的描寫方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儒林外史》作品作者簡介,指名檢查預習情況。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2、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3、正音:耽誤晶瑩貼補孝敬明媚隔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說說王冕小時侯是個怎樣的孩子?
2、學習第1-2自然段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家境的貧寒?
②“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心里不好受,但仍十分體諒母親的難處,很懂事)
3、分角色指名朗讀1—2 人/次。
4、學習3-4自然段
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王冕很孝敬母親?指名說。明確:母親疼愛、關懷兒子;王冕孝敬母親。
三、指導生字的書寫
四、小結及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二、復習導入
1、根據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說
3、王冕在秦家放牛一放就是三四年,不知不覺中讀了不少的書,也懂得了許多道理。有一天他——老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二、正課
1、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2、再默讀這一部分,邊讀邊做批注。說說王冕在湖邊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指名說。感受
4、讀中品味賞析:
在陽光的照耀下,地上的“紅”、“青”、“紫”、“綠”與天上的“黑”、“白”遙相呼應,色彩對比異常的強烈。湖邊山上、樹上景色鮮明有別,景物錯落有致。尤其是湖里花苞“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宛如藝術的特寫。一連串動詞的準確描寫運用,把整個景物描摹得動態十足,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少年王冕面對如此美景產生了美妙的想象,不禁心里想道——
4、齊讀“古人說‘人在畫圖中,真是……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5、讀六、七自然段。體會王冕堅持學畫的毅力,感受他畫荷花的絕妙之處。
三、朗讀指導
四、小結及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24、少年王冕
孝敬畫荷花
母親——王冕——畫家
疼愛勤學苦練
文本解讀: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王冕小時候如何孝敬寡母、學畫荷花的故事,表現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體會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課按時間線索記敘了王冕七歲父親去世,靠母讀書,家境貧寒;十歲替人放牛,卻仍不忘讀書學習;十三四歲邊放牛、邊學畫;十七八歲終成為“畫荷花的高手”,離開秦家,在家繪畫讀書,仍不忘孝敬母親的故事。贊美了王冕勤奮學習、孝敬長輩的美好品質。
整體構想:
《少年王冕》第五自然段,把雨后湖面的美麗景色描寫得淋漓盡致。湖里的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的水珠“晶瑩剔透”猶如藝術特寫,會讓人聯想到雨后荷花的樣子十分美麗。王冕正是因為看了這美麗的荷花之后才產生了畫荷花的愿望,后來經過刻苦努力終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畫家。在教學時,可以“荷花美,愛荷花”為主要線索,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實現詞句的訓練和語言的積累。
學情分析:
《少年王冕》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先分層理解、再聯系全文體會人物特點。十歲時,母親為生活所迫,讓他去放牛,王冕說在學堂“悶得慌”,放牛“倒快活些”,還說他依舊可以“帶幾本書去讀”等,一個孝順母親、熱愛學習的小王冕呈現于我們的眼前;接著,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學畫的經過,從另一方面凸現了他奮發自強的毅力。在品讀時,只有聯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其形象真實、豐滿起來。
《少年王冕》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9
《少年王冕》(第二課時)--詳案
[ 作者:毛如德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3、通過品讀自悟重點詞句,學習王冕身上的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齊讀課題
根據課題提問:少年是一段好時光,作者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齡段來寫的?(十歲 十三四歲 十七八歲 )
2、作者按時間順序選取了少年王冕的幾個生活片斷,告訴我們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3、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沿著王冕成長的足跡,深入體會課文向我們傳遞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獨特魅力。
二、十歲的王冕。
(一)速讀,邊讀邊思考:在第二段中從哪里看出十歲的王冕孝敬母親呢?用“——”劃出相關的句子。用“﹏﹏﹏”找出王冕勤奮好學的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者個別指導。
(讀完后,孩子們在靜靜的用筆做著批注)
2、交流。
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大家的批注。
學生: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悶得慌……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你覺得那些詞語特別能感受到王冕特別能善解人意。
貼補。
齊讀: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
他善解人意,你知道母親的意識什么嗎?
母親很無奈,實在供不起。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你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呀。
王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些話的。
齊讀這句話。
真的悶得慌嗎?
從母親的話中,王冕聽出了什么?母親說這段話時心里?
再讀王冕的話,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通過王冕回話時的動作、神態等知道朗讀。
減輕負擔。
好一個減輕負擔,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王冕?
俗話說,“言為心聲”。一般說來,嘴里說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時候,嘴里說的,是善意的謊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2)請女生來傳遞母親的無奈;男生來傳遞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師引讀眼看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無奈地說——王冕懂事地說——王冕的孝心感動了秦家人,秦家人為這慈母孝子而動容,牽出一頭水牛,交給王冕,指著門外說——母親對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著自己的兒子畢竟才十歲,心中有萬般無奈和不舍,她說道——(引讀)
這些人物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母親愛兒子,兒子孝母親,這一片愛不僅感動了秦家人,也感動了我們。還有那些地方讓你感動?
從此,……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指讀。
你想借助哪幾個詞來傳達王冕的孝心,指導感情朗讀。(總舍不得)(包)
腌魚臘肉對于家境貧寒的王冕來說,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可是這個十歲的孩子,面對難得的美味,他是怎么想的,會怎么做?
印度:十歲的王冕看著這眼前難得的腌魚臘肉,他 )用。
結合交流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師引導:每天早上餓著肚子也要省錢買書讀,這就是勤奮好學的王冕!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句。
4、總結:舍不得吃好的,為的是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兒錢,為的是學習。這兩個舍不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熱愛生活的王冕!
所以,王冕(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
三、學習王冕畫荷花,體會勤奮好學的精神。
過渡:十歲的王冕漸漸長成了十三、四歲的少年,他越發孝順、勤奮。繼續用批注的方法自己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用“ ”劃出能體現王冕勤奮好學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1)他懂得了哪些道理呢?(做人要自信,要積極: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呢?
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親了。
掌握了畫畫的一些知識,他對周圍的事物比較敏感。)
(2)是啊,書讓王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還激發了深沉的美感。
(a)你看,王冕看得入迷了,他是怎樣看的?用投影突出“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因為王冕勤奮好學,所以他學會了如何觀察)
(b)我們覺得此景美,但又無法言傳。在善于觀察的王冕眼中,那景色可真是——再讀,投影突出“白”“黑”“紅”“青”“紫”“綠”等詞語。(讓學生感悟到王冕眼中的景色是五彩繽紛的。談談感受:王冕對周圍的景色比較敏感也緣于他勤奮好學,讀了不少書。)
(c)教師再引:這些靜靜的景色在博學的王冕眼中卻分明活了起來,你看:突出“鑲”“透”“照”“洗”等詞。(他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他為什么能看到如此美妙的、仿佛在和他說話的畫的呢?)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王冕為什么能發現這美呢?
(讀著王冕眼中的美景,你想起了哪些關于讀書、關于勤奮的名言。)
是啊,處處留心皆學問,王冕就是這樣一個善于觀察,熱愛學習的孩子。誰再來讀大自然這本書,美美地讀一讀王冕細心觀察到的美景?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過渡:如此美景,讓王冕產生了“人在畫圖中”的感覺,他想把眼前稍縱即逝的景留給所有熱愛生活的人,于是他立志畫荷。你還找到了哪些能體現王冕勤奮好學的句子。
出示:自此以后……買他的畫。
(1)、初步感受(或者你特別想讀好的詞語。)
(2)補白:起初畫得不好,可王冕不 ,他來到池塘邊 。荷花盛開的夏天,他
, ,就這樣
,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出示: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諸暨一帶都曉得他是個畫荷花的高手,都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孝敬母親。
理解“高手”,提升:就是這樣的高手,他畫的荷花,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再讀這句話(生齊讀)。高手就是這樣刻苦努力、勤奮學習成長起來的。
畫荷高手王冕取得成就,得了錢孝敬母親,他母親看到這一切會怎么說?(有無必要?)
四、十七、八歲的王冕
機會總是垂青與有準備的、刻苦努力的人,練讀最后一自然段,圈一圈那些能夠看出王冕勤奮、孝敬的詞,通過朗讀表達你的感受。
五、總結全文,欣賞王冕的終身成就。
1、少年的王冕就這樣積極樂觀地生活著,他孝敬母親,他勤奮好學,作為同是少年的你們,想對他說些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2、一個家境貧寒的放牛娃,懷著對生活的愛,刻苦好學,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他是一個成就很高的詩人,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詩;尤其以畫梅花著稱: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他研究過兵法,也研究過劍術,還練習過篆刻,正因為他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才成了那個世界的“通才”!然而,他出生在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年代,時代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悲劇,他對于時代來說是一個損失。所有這些,都是王冕。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少年王冕》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6
今天是我校教學大比武的高潮,六年級語文組,這次他們借五年級的班級和教材,選的是《少年王冕》,在聽課中,我總覺得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王冕聽了母親無奈說的一段話后的回答有點牽強,學生能接受王冕理解母親的難處,但要讓學生說出來,有點難度。我在想,如果是我,該怎樣處理?
突然間,我想到了一個成語“自相矛盾”,對,王冕的這段回答中有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妨可以試試這樣來處理:
1、出示王冕回答母親的那段話,問:王冕的這段話自相矛盾,你們能看出來嗎?
生:“在學堂悶得慌”和“可以讀會書”矛盾。
2、王冕的話中,你能知道他到底是想讀書還是不想讀書?
生:想讀書。
3、既然王冕這么想讀書,為什么他會說“悶得慌”,他心理是怎樣想的呢?
生:他是不想讓母親為難,因為他家很窮,讀不起書。
4、王冕的心口不一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勤奮好學,孝敬母親。
5、少年王冕是多么懂事啊,這段話中什么地方也能看出來?
……
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更能水道渠成些,語句還應該斟酌,仁智各見,但愿拋轉引玉,希望各位同仁暢談。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少年王冕》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7
《少年王冕》教學后記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學完課文,兩點感受最深:
1在課文第6段中,講了王冕用了三個月時間學畫荷花,但沒有具體寫王冕是怎樣學畫,于是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王冕在這三個月中是怎樣學畫的,一陣沙沙的寫字聲后,學生交流了:“白天,王冕仔細觀察荷花,把荷花的形態熟記于心,晚上回家就在油燈下回憶荷花的樣子,然后畫下來。母親讓他早點休息,但王冕依然沒有在油燈下刻苦的構線,涂色……”有的同學寫到:“王冕開始畫得很不好,他想放棄,但他又想,天下哪有學不會事情,我一定要堅持。經過努力,他畫的荷花越來越好。”……通過練筆,學生更深刻地體悟到王冕的刻苦好學。
2學完了課文,我說:“同學們,王冕的孝敬母親、刻苦好學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同學們內心肯定有很多感觸,你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嗎?”同學們發言踴躍。最后我總結道:“同學們,王冕的家境如此貧困,但他在逆境中刻苦勤學,最后成為一位大畫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懂事,對母親非常孝順。我想,當我們還在抱怨父母對自己照顧不周的時候,還在對父母挑三揀四的時候,當我們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時候,當我們作業沒有認真完成的時候,當我們成績大踏步地退步的時候,當我們每天捧起父母為我們準備的豐盛的晚餐的時候,當我們穿起漂亮衣服的時候,當我們拿著父母給我們的零花錢亂買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心里在想什么?……當在坐的每一位同學想到我們優越的生活條件是由父母創造的時候,想到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聽完我的話,教室里一片沉寂,我想,我的話至少在孩子們的心中激起了一片漣漪,或許會對他們今后的行動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吧?
《少年王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自悟重點詞句,感受少年王冕的刻苦勤奮、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和對母親的孝順。
3,學習王冕身上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屏幕上出現如下文字,要求學生寫出相關詞語:)
1、回憶上節課的內容,你認識怎樣的王冕?(1分鐘)
少年時的王冕是一個 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的人。(板書)
導:這節課,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走進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體會王冕的成長歷程,感受王冕的獨特魅力。
二、初讀課文,了解王冕成長歷程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寫的是王冕什么時期的故事呢?你能告訴我,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呢?請同學們默讀這篇課文,找出能夠說明王冕的成長歷程,有關于時間的詞語。”(板書:七歲,十歲,十三四歲,十七八歲。)
“七歲時的王冕遇到人生的重大打擊,那就是……(板書:喪父)”
過渡:“喪父意味著什么呢?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過著貧寒的生活。從文中我們知道了,王冕是個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那么文章是怎樣來體現王冕的這兩個品質的呢?”
三、精讀課文,感受王冕的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1、學習第二段
“十歲時的王冕,你能劃出他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句子嗎?孝敬母親用 ,勤奮好學用“ ”
孝敬母親:
(1)、“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板書:輟學放牛)
師:“王冕是不是在說謊話,既然‘悶得慌’,為何又要帶幾本書去讀呢?”
引導學生悟出“言外之意”,從而體會王冕為了體諒、安慰母親才出此言,并且還允諾母親,他會繼續讀書,讓母親不要愧疚,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男女生分角色讀母子對話。)(5分鐘)
(2)“遇上秦家煮些腌(yān)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3)“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zǎn)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fàn)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過渡:“就這樣,王冕一邊在秦家放牛,一邊讀書。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3、學習第三段
“十三四歲的王冕,他會有什么改變呢?課文又用了什么事例,表現他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呢?你能劃出相關的句子嗎?”
孝敬母親:
“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說明王冕畫的荷花怎么樣啊?)
師:“咦?原來十三四歲的王冕在學畫畫,老師禁不住想問,他是怎樣走上畫畫的道路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原因嗎?”指名答。(板書:立志學畫)
師:“原來,有一天王冕放牛時,看到了雨后的場景,,想動筆畫一畫。于是,他抓住了學畫的契機。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是怎樣的美景呢?”
出示句子1:指名讀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師問:“讀完這段文字,你的感覺如何?美在哪里?(美在顏色,美在層次)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能用詞語來形容這幅畫的特點嗎?(栩栩如生,五彩繽紛,美侖美奐)”
引導學生想象,圖片的美好!抓住重點詞體會
“你能來描繪一下,這一幅動人的畫圖嗎?(出示課件)”
“讓我們齊讀這段優美的文字。正因為你們讀得美,更顯得這副畫最美,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這時,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句子2: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真是一點不錯。可惜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下來。”隨后轉念又想:“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師:這是什么句,你能換個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嗎?
比較句子:“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加強語氣)
“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我能自己畫幾筆。”
師:這兩句話語氣有什么不一樣?那一句更能表達王冕的信心?為什么?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師:“是什么讓王冕如此有自信?”(讀書)
過渡:“因為讀書,王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因為讀書,讓王冕更加自信。正因為如此十三四歲的王冕抓住了學畫的契機,走上了畫畫的道路。經過幾年的努力,十七八歲的王冕又會是怎么樣子的呢?”
3、學習第四段(指名讀)
師:“邊聽邊想,十七八歲的王冕,在你眼中又是怎樣的呢?還是當初的放牛娃嗎?談談你的感受”(板書:日益成才)
師問:你認為母親因何“心里十分歡喜”?
師總結:“是啊!想想這個兒子啊,七歲喪父,十歲輟學,但是,小小年紀懂得孝敬母親,勤奮好學,一邊放牛一邊讀書自學,十四歲自學畫荷,從此開始改變人生,才十七八歲,就離開秦家——這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自立。想到這些,哪個母親能不心里歡喜?”
三、感知寫法。略寫與詳寫相結合
師:這篇文章寫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經歷,作者是不是每一年都詳寫呢?為什么十歲和十三歲?(因為這期間發生的事情對王冕影響重大)我們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詳略相結合。
四、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王冕說些什么?或者,你從王冕的經歷,你有什么啟發?談談感受。(出示名句:“儒林之楷模,學者之榜樣。”)
2、王冕最擅長的并不是畫荷,而是畫梅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王昂冕的作品。王冕除了是名畫家,還是一名詩人。(出示圖片及《墨梅》)
五:總結:
如果同學們,想深入地了解成年后王冕的故事。老師推薦你們閱讀《儒林外史》。
六:板書設計
七歲 喪父
十歲 輟學
十三四歲 立志學畫
十七八歲 日益成才
孝敬長輩、勤奮好學、自強不息、自力更生
《少年王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4、 體會文章有詳有略的寫法,感受敘事作品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的體悟,感受王冕勤奮刻苦、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2、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感受敘事作品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
1、課文寫了王冕從多少歲到多少歲的事情。(7~18歲)課文寫了王冕在這10多年的過程中的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補充練習本》快速瀏覽課文,完成第七項,并在文章劃出相對應的起訖段落。
2、交流習題和起訖段落,在這四個年齡段里,你認為哪些是重點寫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輟學放牛。
過渡:讓我們來學習課文的這兩個重點段。
出示問題:默讀課文2~4段,并把你的感悟及時記下來。
重點交流:
① 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體會母親的無奈、痛苦、掙扎、辛苦
你能把母親這份辛酸無奈的感情讀出來嗎?
② 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體會王冕的懂事,體貼母親,為母親分擔憂愁,用自己的語言跟我們分析一下。
理解“悶得慌”,“快活些”。他很愛讀書,何以為證?(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得空來到學堂……)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為了安慰媽媽。
師:原來文字的背后隱藏著這么深的感情,你能跟我們讀一讀嗎?
總結:從這十歲的王冕身上我們讀出了一個多么懂事的王冕,一個為母親分擔憂愁的王冕,一個時時刻刻想著母親的人,這就是孝敬(板書:孝敬母親)。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邊放牛邊學畫。
過渡:我們從十四歲的的王冕身上又能讀出什么呢?
出示問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5~6小節,并及時記下自己的感悟。
1、先交流:
ø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王冕認為親自嘗試很重要,要有勇氣。
ø “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開始畫得不好不氣餒,能持之以恒所以能取得成功。我們讀出了一個勤奮好學的王冕。(板書:勤奮好學)
師:剛才大家說的要敢于嘗試,不要氣餒,要堅持不懈等等道理,王冕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師:讀書能明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太重要了,難怪王冕的母親讓兒子輟學的時候那么難過,那么痛苦。
2、重點交流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上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① 覺得這段景色描寫怎么樣?(景色很美)
美在哪里?你能把這個美用朗讀展示出來嗎?
② 師生配合讀。
在這幅美景圖中天空 , 。 山上
;山下 。樹枝 。湖里
。
再讀,注意表示方位的詞語。在頭腦里形成畫面。
③ 讀出“情”來。
大學問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意思說景物描寫中都含有主人公的情。我們這里的景色描寫中也帶著王冕的情,能把這一層讀出來,境界就不一樣了。自由讀這一段,說說你體會了王冕的什么情?(陶醉、激動、興奮、欣喜)
再讀這一段,讀出情來。
④ 老師又個疑問,這段重點寫王冕邊放牛邊畫畫,為什么用這么長的篇幅來寫雨后的景色?
這是促使王冕學畫的一個很明顯的動力,一個契機,如果沒有被這眼前的美景陶醉的話,王冕有可能一輩子都不學畫畫,有可能一輩子都在給人家放牛,所以這處的景色描寫太有必要了。
⑤ 再讀這一寫景的部分,練習背誦。
總結:我們在十三四歲的王冕身上讀出了勇于嘗試,堅持不懈,這些就叫勤奮好學(板書;勤奮好學)
四、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小節。
自讀最后一小節,說說王冕的母親為什么心里十分喜歡。
出示:母親心里十分歡喜,她想:“
”
師:是呀,一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自立的王冕,母親怎能不喜歡呢?
五、介紹王冕其人
六、指導本文寫作方法。
文章為什么沒有把王冕從7歲到18歲每年的事情都寫一下,而是只寫了7歲喪父、10歲輟學放牛、14歲開始學畫、18歲自立這四個時間段的事情,其他都不寫?(其他年齡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情),為什么又要重點寫10歲輟學放牛,14歲開始學畫呢?(因為這兩件事情反映了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美好品質,這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要重點寫。
是的,選擇特別的事情來寫,與中心有關的事重點寫。
《少年王冕》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3、感受文中景色描寫的優美,并揣摩體會作者景色描寫的順序。
4、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重難點:通過重點語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談對王冕的初認識,導入本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少年王冕》。(教師板書課文題目:少年王冕,并讓學生齊讀課文的題目)
2、同學們,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少年王冕的哪兩件事呢?
(教師板書:棄學放牛、自學畫荷)
3、那么,少年王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孝順母親、勤奮刻苦)
二、品悟言行,感受王冕孝順母親,勤奮刻苦。
過渡:同學們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再次走入文本,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細品位,來感悟這位少年的高尚品質。
(1)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邊讀邊想,從哪些字、詞、或者句子中你體會到了王冕的孝順母親、勤奮刻苦的好品質了呢?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或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想。
(2)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
(3)好的,同學們,剛才大家學得都很認真,那么,誰先來交流一下呢?
出示一: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學生交流王冕的話
a、你是從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了王冕孝順母親的呢?(悶得慌、貼補家用)
b、你能讀懂王冕說“悶得慌”這話的用意嗎?(導:他是真的不想在學堂里讀書了嗎?意見可以是2種,理由很重要。)
c、王冕是體諒母親才說出這樣的話,那么母親就舍得王冕棄學放牛嗎?
(1)(不舍得)那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2)從母親的話中,你感受到母親的心情怎樣?(無可奈何、傷心……)
(3)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種心情的呢?(只靠 這點 實在 只好……)
d、母親的話雖然不多,但字字心酸、句句含淚啊!難怪孝順的王冕會說出這樣的話語。那么面對母親的無奈與悲傷,他在講這句話時的語氣或神態是怎么樣的呢?(教師出示:王冕————地說)說說你的理由?并然回答的學生練習朗讀。
e、讀的真好,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出示二:母親謝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說道:“你在這里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著眼淚回去了。
(這段對話如果學生說到就出示交流一下,只要注意這個“一一答應”就可以,不需要過多的講解,一帶而過。)
過渡:你還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體會到王冕的孝順母親、勤奮刻苦了呢?
出示三: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1、指名學生交流。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王冕的孝順母親、學習勤奮刻苦的呢?
(1)抓住 “陪伴”“總”“舍不得吃”,體會王冕的一片孝心。
(2)抓住“舍不得花”來體會王冕的好學之心,尤其“一兩個月”要好好品位:每天的點心錢,王冕不舍得花,就是每天早上不吃早飯啊,一二天不吃可以,但王冕是一兩個月不吃啊,為什么?可見……另外舍不得花錢買點心,那他舍得花的又是什么呢?
舍不得吃好東西,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錢,都是為學習。這兩個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齊聲贊美王冕的這一片孝子之心和好學之心。
三、潛心涵詠,體會王冕細心觀察、刻苦學畫。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關注“棄學放牛”這個典型事例感悟到王冕孝順母親,勤奮刻苦的品質,現在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學畫荷”這個典型事例上來,說到畫荷,我們就不得不先來看看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1、請同學們認真輕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邊讀邊想:王冕怎么會想到自學畫荷的呢?
2.誰來說說看,王冕怎么會想到自學畫荷的呢?
3、(學生如果回答到“人在畫圖中,那么就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畫)哦,原來是這樣。我們一起來看看王冕見到的那處優美的風景:
出示: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1)誰愿意來把這段景色描寫來讀一讀?
(2)這幅圖畫中有哪些美麗的景物深深吸引了你呢?為什么?(教師在聽了學生的交流之后,可以用:天上的云朵真奇異;山上的色彩真豐富;山下的樹木真蔥蘢;湖里的荷花真晶瑩等語句來評價學生的回答,另外當學生交流到一句的時候把方位的詞語點出來)
(3)同學們,景色由遠及近,由上到下,五彩斑斕,湖里的荷花更是晶瑩透亮,真沒啊!讓我們一起來伴隨著音樂通過朗讀來展現它的美。
(4)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你會用哪些詞語來贊美它呢?
是啊!連我們都沉醉在這美景中了,但身處美景中的少年王冕卻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王冕)心里想道……隨后轉念又想……
4、王冕是這樣想的,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們默讀第6小節,想想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出示: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攢下來的錢托人到城里買些顏料,學者畫荷花。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有大長進,那荷花的精神、神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鄉里人見他畫得好,竟拿錢來買。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諸暨一帶都曉得他是個畫荷花的高手,都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1)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學生可以多維交流,不拘泥語刻苦二字,例如“三個月之后,便有大長進”不僅看出他的刻苦,也可以看出他的聰慧;也可以說看到了一個畫荷花的高手,從“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等可以看出……
(2)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孝順母親的王冕,還看到了一個學畫荷花刻苦的王冕。那么在他練習畫荷花的這三個月里,王冕究竟付出了怎樣不懈的努力呢?請你們展開想象,完成下面的小練筆:
出示:少年王冕自學畫荷非常刻苦:
遇到困難時,王冕———————;
受到譏笑時,王冕———————;
得到夸獎時,王冕———————;
……
(3)誰先來交流一下(教師點評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王冕是勤奮的;這個王冕是刻苦的:這個王冕是……)
(4)通過努力,王冕終于成為了一個畫荷花的高手,改變了貧窮的命運。他的成功不是一種偶然,不是一種巧合,正如他所想的那樣: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對于王冕的成功你有什么話要說,或者你又會聯想到哪些名言警句呢?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四、配樂朗讀,融入情境,學完最后一段。
1.對啊,就是靠著王冕的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王冕改變了家里貧窮的命運,后來生活越來越好,就這樣,(時間多就讀,不多就不讀。我們一起來朗讀):
到了十七八歲,王冕離開了秦家。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2.母子倆過著幸福的生活!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一位勤奮刻苦,孝順母親的王冕。那么文章是通過什么來表現人物這種品質的呢?
3、對啊,所以今后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應該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教師板書:典型事例)并通過對事件中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寫來(教師板書:言行心理)表現人物,這樣你的作文就會生動起來了。
五、總結全文,布置課后作業和指導課后閱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少年王冕》,他孝順母親、勤奮刻苦的人格魅力使我們傾心,畫荷花高超的技藝使我們佩服,然而,成年后的王冕還成為一位有名的詩人。所以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完成以下作業,來對王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出示:1、搜尋有關王冕的故事或古詩,在班級里開展一次:“講故事、誦古詩”的比賽。
2、有感情地熟讀課文并能夠背熟第5自然段。
板書設計:
(典型事例)
棄學放牛
少年王冕 孝順母親、勤奮刻苦……
自學話荷
《少年王冕》教案 篇9
二、復習導入
1、根據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說
3、王冕在秦家放牛一放就是三四年,不知不覺中讀了不少的書,也懂得了許多道理。有一天他——老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二、正課
1、師范讀第五自然段。
2、再默讀這一部分,邊讀邊做批注。說說王冕在湖邊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指名說。感受
4、讀中品味賞析:
在陽光的照耀下,地上的“紅”、“青”、“紫”、“綠”與天上的“黑”、“白”遙相呼應,色彩對比異常的強烈。湖邊山上、樹上景色鮮明有別,景物錯落有致。尤其是湖里花苞“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宛如藝術的特寫。一連串動詞的準確描寫運用,把整個景物描摹得動態十足,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少年王冕面對如此美景產生了美妙的想象,不禁心里想道——
4、齊讀“古人說‘人在畫圖中,真是……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5、讀六、七自然段。體會王冕堅持學畫的毅力,感受他畫荷花的絕妙之處。
三、朗讀指導
四、小結及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24、少年王冕
孝敬畫荷花
母親——王冕——畫家
疼愛勤學苦練
《少年王冕》教案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4課。這是一篇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為題的課文,重點講了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雖家境貧寒,從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讀書學習。他善于觀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學畫,終于成為“畫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漸好轉。全文脈絡分明,語言樸實無華,細讀之下,感染力強,有內在的深刻的教育意義。
根據國家教委頒布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的基本特征”為理論指導,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本著不僅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的原則;在教學時,緊扣《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將第二課時作為教學重點來說,并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知識目標:扣住重點片斷及語句,個性化地理解課文內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種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重點是:捕捉文中的重點句子及片斷,把“母子對話”、“欣賞美景”當作重中之重,從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好學不倦的美好人格。
難點:課文比較長,如何刪繁就簡?怎么把握好“孝敬”與“好學”之間的平衡?怎么激發學生透過文字品出情意?這是我在課前所遇到的難題,權且作為教學難點。
注意點:這節語文課,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體現重中之重,體現學生自我的感悟和表達,通過個性化朗讀來突出人物品德。
教學準備:課件
二、說教學方法
在諸多的教育教學論著中都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離不開教師的教。那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呢?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任務,結合高年段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情境式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一堂課的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上課伊始,預設了“看見圖上很多好吃的,你會怎么做呢?”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說說,緊接著引出王冕,從而簡單介紹王冕,然后問少年時的王冕是怎樣一個人呢?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樣的設計符合當代學生心理,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為學習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2、自主式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的權利。”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設計了學生自由品讀“母子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學方法,還進行分角色賽讀。課堂通過這一形式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3、情感式教學法
在教學第4自然段時設計了情感式教學。首先讓學生找到了體現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品德,然后緊扣第4自然的重點字詞,體會兩個“舍不得”說明了什么?可能有的學生說:“‘舍不得吃’說明了孝敬母親。”有的說:“‘舍不得花’說明了勤奮好學。”體驗到了王冕的可貴品質后,教師根據學生生活實際,深挖教材的教育意義,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吃”和“花”兩方面的情況,對照王冕,進而受到思想教育。這也符合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育思想。
三、說學法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也不斷加快。面臨這樣的社會,學生既需要知識,更需要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古人云:授人之魚,只供一餐之需;而給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教學生學會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縱觀整堂課,自始至終都滲透這一思想,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結合課文教學,在課堂上主要讓學生學會以下學習方法:
1、讀中悟情法
由語言文字材料構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從古到今,“讀”一直是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因為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表達。在本課教學中,突出“讀”的訓練,把“讀”貫穿全文。采取了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賽讀等多種形式,堅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自讀自悟”,做到與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首先由學生自由讀,在讀中找出體現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品質。其次,在教學第二段、第四段時,采用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賽讀,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品德。這樣一讀,不僅大大節省了教的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生自己讀課文、體會文中思想感情的機會。
2、分析法
如課文中一句,王冕母親讓他去給人家放牛,他卻說:“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學堂里讀書了?他為什么這樣說?還有“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你認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這個時候學生可以大膽發言,各抒已見。
3、看圖表達
幻燈片出示書上配圖,請你仔細觀察這幅插圖,能否用一些好詞佳句來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嗎?
學生:會說一些詞:如,清香誘人,五彩斗艷、晶瑩剔透……
(從各個角度,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受到“人在畫圖中”美的熏陶。)
四、教學程序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水果圖。讓學生自由說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會怎么做呢?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反思與少年王冕的差距,從而更深地感悟王冕孝敬母親的品質,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教學的目的也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的,這也是本環節設計的根據,從而為課文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2、品讀課文。
(1)、簡介王冕。
(2)、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布置活動內容:自由讀后,進行賽讀。 指導朗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有權利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和學習伙伴”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本環節的設計也是以此為理論依據的!)
(3)、圍繞中心,主動探究(教學第2、5自然段)
教師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對話”.
哪些字詞體現王冕的勤奮好學和孝敬母親的品德?
指導朗讀。(這一環節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
(4)、按照時間順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學習第5自然,朗讀課文。
欣賞雨后美景,說說感受?并問這個時候你想怎么做呢?(可能學生會說背下來,畫下來,抄下來等),讓學生得到口語表達的訓練。
3、課堂延伸
(1)、欣賞二十四孝圖的兩幅圖。《臥冰求鯉》、《戲彩娛親》
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人物的孝敬長輩的故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聯系實際,你喜歡王冕嗎?喜歡他什么?今后我們該怎么做呢?
4、誦讀與欣賞
選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誦讀。
《少年王冕》教案 篇11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王冕家境貧寒,從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讀書學習,他善于觀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學畫,終于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家境也好轉。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對人物精神品質的體會上,同時,進行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的方法的指導上,圍繞這些談談教學的思路:
一、板塊為線,感受人物
我把全文分成三個板塊進行教學:孝敬母親、勤奮讀書、刻苦學畫,以此為線展開對課文的研讀,讓學生分別找出描寫的句子,然后交流,品讀,思路清晰,便于教學
二、讀中感悟,多元解讀
朗讀是最主要的手段,在朗讀中能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觸動,從而更好的解讀文本,在體會母親的心情時,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詞語讀出母親不同的心情(如無奈、傷心、不忍、疼愛等等),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進行個性朗讀,從而有了獨特的體驗
三、滲透寫法,指導寫作
本文的語言優美生動,特別是刻畫人物和寫景上更是很好的教材資源,因此,我在教學時時時注重寫法的滲透和學法的指導,如:同學們,刻畫人物語言描寫是最直白的表達方式;刻畫人物還可以通過神態和動作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文中的一段雨后美景令人陶醉,因此在指導朗讀的同時也教給學生細致的觀察,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文章寫的有條有理,層次分明,還有對“鑲、透、洗”的品讀,指導寫文章時用詞要多推敲仔細斟酌,這些對于學生今后的寫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關注學生,適時評價
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言,細細聆聽并及時的給與評價,在學生朗讀或是回答后我都會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因此,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們也很投入積極,如:聽著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呀!別著急慢慢讀,相信這次你一定會讀好的!誰敢和他挑戰,比比誰讀的更好!……
五、利用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運動一直是頗受爭議的,但是,我覺得可用可不用堅決不用,用了有效果的還是要用。在感受荷花的美麗時,單憑語言文字的朗讀是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的,因此,我通過多媒體的運用,給學生觀賞了大量的雨后荷花荷葉圖,學生看了都發出一聲聲驚嘆,這份美麗相信在觀賞時已經深深印在了他們的心上,再讓他們朗讀就很自然的讀出了荷花的美,相信這比空洞的解說要有效果的多。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著不少缺點和要改進的地方,一些聽課老師也談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如在教學順序的安排上可以先教荷花寫景一段,然后順其自然的教學刻苦學畫;一些帶點字的出示太早,應該放在學生感悟到之后,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音樂也可以配一些歡快些的效果會更好;交流句子可以選擇一處喜歡的地方,否則難度會很大……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也看清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一定會在教學中不斷的改進!
《少年王冕》教案 篇12
師:今天看我們同學穿著厚厚的棉衣,就知道冬天到了,在這個寒冷的季節中有一鐘花不畏嚴寒,就要迎風吐蕊了,它是——說說看?
生全體:梅花
師:再大聲一點兒。
生齊說:梅花。
師:你知道哪些描寫梅花的詩句?
生:我知道《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生:我知道《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師:梅花香自苦寒來。還有嗎?其實梅花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贊美,寫梅花的詩很多,陸游寫過《卜算子.詠梅》來贊美梅花。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出示:墨梅)自己讀讀看
生自由讀詩。
師:誰來讀?生讀詩。配音樂生讀
師:伴著優美的旋律。老師都給陶醉了,一起來讀
師:知道這首詩中,詩人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嗎?
生:是人贊美梅花有頑強的意志力。
生:詩人贊美了梅花的顏色。
生:是人贊美了梅花的芬芳。
師:是啊,贊美了梅花的清香。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齊答:王冕
師:知道王冕是誰啊?
生:王冕是畫家。
生:王冕是詩人。
師:出示圖文,簡介王冕。王冕他的人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今天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少年王冕。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王冕的少年時期是怎樣度過的?課文介紹了王冕從七歲到十七八歲的生活。前面給大家布置了預習,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看看大家預習得怎樣樣(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讀詞。
指名讀詞。
師:剛才讀到這個詞(悶熱),大家不敢讀了 。生齊讀。煩悶讀第四聲。
師:還有個詞,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
生:供不起,上供念第四聲。
生:還有個詞讀記載,載歌載舞念第四聲。
生齊讀多音字。悶熱、悶得慌、供不起、供應、供詞
師:通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講了少年王冕的哪些事情?
生:王冕在少年時立志學畫。
生:王冕孝敬母親,為母親分擔解憂。
師:是啊 ,文章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少年王冕的兩件事,板書:綴學放年 學畫荷花。
師:我們同學很了不起,一下子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但只是把握文章情節是不夠,要讀出文章背后的東西,再讀課文,勾畫關鍵詞。看看你都讀出了什么?
生自學。
師:說說看,你勾畫了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大家是第幾小節的。
生:請大家看第二小節最后兩句話。生讀文。
師:你讀出文字背后的?
生:我覺得王冕非常孝順,懂得為母親分憂。如果母親主動讓他去放牛,她哭著喊著不肯去,反而讓母親更難受。
師:還有誰也找到這個句子?你讀出了文字背后的?
生:我讀出王冕非常愛讀書。生讀書。
師:王冕說的這句話里看出他非常愛讀讀書,可是他為了娘,就說“放牛快活些”
剛才你們讀出了王冕很愛讀書,可是他卻說在學堂里悶得慌,放牛快活些,他為什么這樣說?
生:因為他想用自己的語言安慰母親,不要為自己擔心。
生:因為他不想讓母親為難,擔心,家里經濟條件不好。
師:你從哪里看出他的家既經濟條件不好?
生:我從“這幾年……”可以看出他家里經濟條件不好。
師:還從哪兒看出他們家經濟條件不好?
生:我從“7歲父親去世……”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家里經濟不好,父親去世,只靠母親做針線活支撐,而且這幾年年成不好。
師:誰來給我們讀下面幾段話。
師:你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母親的無奈,她不想讓王冕輟學放牛。
師:要是有辦法她肯定不會讓王冕去放牛。
生:我知道母親非常無可奈何,還通情達理。我從“不是我要耽誤你”看出母親的無奈。
師:實在是供不起了,只好讓他去放牛。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文字。
生齊讀“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了……放牛。”
師:據《儒林外史》記載,王冕7歲死了父親,母親變賣家中所有的東西,母親實在不忍,這樣的心情,文章不只一處,請你們找一找。
生:請大家看第三小節,我從“含著眼淚”看出母親的不舍,不愿意讓孩子輟學放牛。
師:是啊,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堂,可他的孩子卻在放學,母親忍心嗎?她不忍心,只有含著眼淚。
師:可是懂事的王冕卻這樣說:生齊讀王冕的話“娘,我在學堂里……帶幾本書去讀呢。”
師: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原來他這樣說是為了讓母親不傷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分角色朗讀母親和王冕的對話,教師讀旁白。
師:真是母慈子孝啊。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請大家看第四小節“他舍不得吃……帶給母親吃”
師: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他自己舍不得吃卻留給母親吃,說明他非常孝順。
師:說得太好了,這段話中有兩個舍不得,第一個舍不得是要留給母親吃,第二個舍不得是要把錢省下來買書,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
師:自此以后……起初畫得怎么樣?
師:三個月后就畫得怎么樣?
生:形象逼真。
生:活靈活現
生:婀娜多姿
師:婀娜多姿是荷花的姿態。
師:我們知道王冕畫了三個月的練習,才畫出這樣的畫,你們知道這三個月來他是怎么學習的啊?
生:他拿著樹枝在地上畫。
生:他把顏料蘸水畫。
生:他一直不停的畫。
生:他睡覺時也在琢磨。
生:他牽著牛時還在比劃。
生:夜深人靜,所有人都入睡了,他還在油燈下畫畫。
師:多么勤奮的孩子的孩子啊 。一起讀。就是經過這么一番苦學,王冕才有了進步,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請大家看第七小節。讀書,從這里可以看出王冕很孝敬母親。
師:那時候他已經17、8歲了,可他仍然沒有忘記母親,又一次看出了他是個孝敬的孩子。
生:“王冕的荷花月華越好……買他的畫。”他是經過勤奮學習才畫這么好。
生:大家看第五小節,這一句話可以體現出王冕很有信心,他想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要努力。
師:是的,再一次看出了他的勤奮好學。
師: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誰來把這個句子換一個說法?
生回答。
師:哪種表達方法更好?
生:第一種。
指名讀書。
師:剛才我聽到你的讀法跟他不一樣,你為什么要這么讀啊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看出了王冕?
生:王冕非常聰明自信。
生:王冕下決心要畫好畫。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王冕的這段話。
生齊讀“隨后轉念又想……幾筆”
師:是的,有志者事竟成。
師:說起王冕畫畫,還是一個偶然呢?誰來讀讀?
生:“一天正值……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師:是一次偶然讓王冕愛上了畫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文錄音)聽了這段錄音,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雨水把荷花催開了。
生:水珠在荷葉上閃爍著。
生:樹葉像被水洗過一樣。
生:水珠像珍珠一樣。
生:山上青一塊,紫一塊,翠色欲滴。
生:雨后一群蜻蜓飛過來了。
生:荷葉上水珠像一顆顆鉆石。
師:這畫面真是非常完美了,我們看下作者是怎么描繪這美麗的景色的 ?(學生自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感受一下雨后的美麗景色。
師:作者寫得很美。老師還給大家收集了幾幅圖片(出示荷花,荷葉上滾動的水珠圖片)
師:看著這些圖片,你想到了哪些詩句啊?
生:我想到了《曉出凈慈寺》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我想到了《池上》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小娃撐小艇……
師:是啊,多少美的畫面啊,誰愿意為我們展示這樣的畫面呢?(指名讀)
師:是啊 ,這么美的景色有有這么美的文字,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一起再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師:王冕居住的九里山,是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這么美的地方好多人都看到過,可只有王冕把他畫了下來,從中你看出王冕是個怎樣的孩子?(指名說)
生:我還看出王冕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師:誰能用這個句子概括一下,(出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王冕)
生:王冕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生:網面試一個孝敬父母,酷愛繪畫的孩子。
生:王冕是一個勤奮好學,孝敬父母的孩子。
生:王冕是一個善于觀察,酷愛繪畫的孩子。
生:王冕是一個節儉體諒母親的孩子。
師: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再來讀一讀墨梅(學生齊讀)。
師:這就是24課為我們展示的少年王冕,那他的中年,老年又是什么樣的呢,推薦大家讀這本書(出示:《儒林外史》)
《少年王冕》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聽過《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幾個故事嗎?(聽)這幾個故事生動地講述了幾位名人少年時代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穿越時空,走近一位元朝名人,感受他那動人的少年時代故事,他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少年王冕》。
1、掲題,板書:24、少年王冕(學生跟著老師書空),齊讀課題。
2、大家通過預習對元朝名人王冕一定了解了不少,誰來說說?(學生簡介王冕——頭腦風暴)
3、教師補充介紹。(點擊課件)王冕:元朝畫家、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著有《竹齋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著名詩句。
4、教師小結:《少年王冕》這篇課文的是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長篇小說。書中刻劃了各類人士的精神面貌,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學習生字,開火車讀,然后學生進行互評。
2、學習新詞(進行兩輪快速記憶,分組比賽)點擊課件,出示詞組:
耽誤 晶瑩 貼補 高手
孝敬 明媚 牽掛 隔壁
舍不得 青翠欲滴 爭先恐后
3、學生齊讀。
4、通過預習大家覺得少年王冕是個這樣的孩子?(懂事、孝敬母親、勤奮好學、善解人意……)教師相機板書:孝敬父母、勤奮好學
三、再度課文,理清層次
1、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時間段里發生的故事?
2、生發言,三個時間段:“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
3、根據時間順序進行分段,概括大意。(點擊課件出示段意)交流:一,(第1自然段)早年失父,家境貧寒。
二、(第2~4自然段)體諒母親,棄學放牛。
三、(第5~6自然段)刻苦學畫,終有所成。
四(7)作畫讀詩,家境好轉。
4、根據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5、學生互評。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文。提問:從第一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2、朗讀后學生互評(優點和建議)。
3、(根據“1”)學生發言。
4、齊讀第一段。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到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是個什么樣上的孩子?師相機板書:孝敬母親、勤奮好學、自強不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走近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去體會語言給我們傳遞的情感。
二、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
(一)感受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勤奮好學的品質。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詞句最讓我們感受到王冕孝敬母親?在重點句子和詞語上做記號,也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寫體會。
先指名讀句子,并進行點評,再交流孝敬母親的句子:
1、(點擊課件出示句子)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通過“悶得慌、不如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貼補家用”等重點語句體會王冕的孝敬母親。
貼補家用:感受到王冕很小就知道體諒母親的難處。
思考:明明說在學堂悶得慌,為何放牛的時候還要帶幾本書去讀讀呢?
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2、(點擊課件出示句子)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舍不得,同學們,當時王冕幾歲?十歲,你們現在多大?假如你放學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會怎樣?而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什么?)通過對比,感受王冕的孝敬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樹陰下看書。”
師總結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兒錢,要學習。這兩個“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贊美王冕的孝順、勤學。
3、提問;文中還有那些詞句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少年王冕孝敬母親。
(1) 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2) 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
(二)從句子中體會母親的情感(從語言、動作、神情……),進行習作方法教學。
三、學習課文第5—6自然段。
過渡導入:小王冕一一答應了母親在秦家放牛,轉眼間,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小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那他后來是怎樣成為著名的畫家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5—6自然段。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5自然段,邊放牛邊勤奮苦讀的王冕怎么會想到學畫畫的呢?
因為王冕看到了雨后的美麗景色,想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該多好。
2、那王冕看到的是怎樣的美麗景致呢?請同學們用“ ”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后認真讀讀,體會美在哪里?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青一塊,紫一塊;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1)指導朗讀:
美在顏色。 (黑云鑲著白邊,湖水是通紅的,山上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樹木是青翠欲滴的,樹枝綠得可愛……)
(2) 美在順序。(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大到小)
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使老師仿佛聽到了微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你又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
教師評價引導:有靜有動的畫面,最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眼前的這美景是誰帶給我們的?
王冕為什么能夠發現如此美麗的景色?
是啊,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王冕就是這樣一個善于觀察,熱愛學習的孩子。誰再來讀大自然這本書,美美地讀一讀王冕細心觀察到的美景?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一讀?
(3)指導朗誦,完成練習:
一陣大雨過后,( )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 )霧氣繚繞,巖石掩映。( )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 )有十來枝荷花,( )上雨水點點,( )上水珠晶瑩透亮。
(4)再次指導朗讀,幫助記憶:(升級過關)
一陣大雨過后,( )中( )邊上鑲著( )。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 )。( )霧氣繚繞,巖石掩映。( )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過一般,( )得尤其可愛。( )有十來枝荷花,( )上雨水點點,( )上水珠晶瑩透亮。
(5)再次指導朗讀,幫助記憶:(再次升級)
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 。陽光 ,照得 。山上 , ;山下 , 。枝 , 。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 ,荷葉上 。
(6)再次齊讀。
3、王冕看到這樣的美景,發生了什么想法,請你把王冕當時想到的用 “ ”畫出來。仔細讀讀,從你畫出的句子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哪句話讓你感受到的?
討論、交流“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花幾筆?”
(一個自強不息的王冕,一個充溢自信的王冕…………)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你能把它改成不帶問好的句子,意思不變嗎?)
朗讀這個句子。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同學們,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冕經過努力終于成了遠近有名的畫家,家境也一天天好轉起來,帶著母親離開了秦家,過上好的生活。
體會“歡喜”一詞,進一步體會母親的心情。請同學們齊讀第7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準備學習王冕的什么品質?能否結合實際生活談一談。
六、板書設計: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親
少年王冕 勤奮好學
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