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課力圖體現“抓住一個特點,遵循兩個原則,注重三個結合”這一基本指導思想。
——抓住一個特點。即抓住文章緊扣題目“艾滋病小斗士”來寫,教給學生初步讀懂這一類文章的一般方法。
——遵循兩個原則。即遵循 “以讀為主、以悟為本”的閱讀教學原則,從創設情境中觸發語感,在精讀感悟中積淀語感,凸顯讀悟緊密結合的基本理念。
——注重三個結合。即“文道結合”、“讀寫結合”以及“課內外結合”。
【教材簡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無私奉獻”,《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鞏固運用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具有濃重感情色彩的文章。講述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做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跡,告訴人們要熱愛生活,關愛社會,用科學的態度認識艾滋病,關心艾滋病人。課題“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題旨,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啟迪于一體,為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愛滋病小斗士》中“斗”(抗爭)的解讀:
一是憑借著頑強的意志、樂觀的人生態度與自身所患的愛滋病“斗”;
二是靠大力宣傳勇敢地與人們頭腦中忽視、歧視這種疾病的“愛滋病”(思想)“斗”。
如果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奉獻之歌”想一想的話,恩科西奉獻的是什么?是面對天災的那種不屈、那份坦然,面對人禍(人們的不理解)的那種寬容,那種不苛求!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以較快的速度默讀、瀏覽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抓關鍵詞句品讀感悟,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理解為什么把恩科西稱為“艾滋病小斗士”。
3.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教學重、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抓關鍵詞句品讀感悟,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理解為什么把恩科西稱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學流程】
一、復習“評價”,導入新課
1.營造氛圍。
2.出示并引讀安南和曼德拉兩位領導人對恩科西的評價。
3.質疑導課。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人們為什么稱恩科西為“艾滋病小斗士”?
2.學生邊默讀邊做批注,師巡視。
3.師生交流,整體感知。教師相機板書:頑強斗爭、關心患者。
三、把握重點,品讀課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頑強
根據交流,出示課文片段: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
1.指名讀,說說你的感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讓你為之感動,肅然起敬?
2.“挺”是什么意思?
3.小恩科西“挺”住了什么?
通過品讀和補充課外資料引領學生體會恩科西“挺”的內涵:挺住了病痛的折磨,挺住了失去母親的孤獨,挺住了死亡的威脅,挺住了別人的歧視(求學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