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此處的小練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升華,又是學生對文本的豐富和二度創作,是“把書讀厚”的方法之一。】
3.過渡: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見彩虹。(引讀)—— “又經過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字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詳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①“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
②談遷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小結:這部400多萬字的明史巨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浸透著談遷的心血和汗水,蘊含著談遷的決心和信念,體現著談遷的執著和不屈的精神。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談遷具有(指課題,引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4. 104卷,428萬4千字,翔實、精彩,不可多得的鴻篇巨制,就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經歷厄運的打擊后,重頭來過寫成的!如果你站在圖書館里親眼看到這部沾滿淚水與汗水的史書,你想對談遷說什么?
【設計意圖:情動辭發,在學生深層感悟年老體弱的談遷爭分奪秒、不辭辛勞地重編《國榷》,終于完成了一部“更加翔實、精彩”的明史巨著的基礎上,對談遷深深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水到渠成地組織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既是對本文中心的提煉,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談遷用自己不幸的經歷,精彩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同學們,能結合這句話,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嗎?
3.學生交流。
4.有人根據談遷重寫《國榷》的故事,寫了一首詩:
二十余載成巨制,
一夕之間化云煙。
厄運不改男兒志,
從頭再來垂青史。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誦這首送給談遷的小詩吧!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小詩,既是對教材的延伸,也整體回顧了本篇課文的內容。體現了語文教學過程中“整體——部分——整體”的一般規律。】
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或多或少遇到坎坷或挫折,但只要我們想談千一樣,具有厄運打不跨的信念,就總會有希望。
5.再次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銘記這段包含哲理的話語——引讀“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
6.好書推薦:《談遷傳》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文是對談遷精彩一生的概述,并未展開來談。教師恰可以課文為引子,推薦學生閱讀《談遷傳》,全面了解談遷坎坷、精彩的人生,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此環節也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多讀書”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