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材解讀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寫文章和說話時,在關(guān)鍵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
二、益智園
創(chuàng)新與實踐
成語是一個王國,是一個大千世界。學(xué)習(xí)成語,不僅能讓我們懂得很多的知識、道理,而且能增加我們的語言積累,為我們的習(xí)作增添色彩。同學(xué)們?nèi)绻袝r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讀一些成語故事,然后做一份成語小報,那會很有意思。
(提示:先收集一些有關(guān)成語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有關(guān)成語的趣味題目,當(dāng)然你也可以自己依據(jù)成語想一些題目;然后想一想你打算把小報設(shè)計成什么樣兒,給小報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可以叫《成語王國》、《成語大沖浪》、《成語碰碰車》等等;最后開始制作。)
附:課后習(xí)題4提示:
(1)總是--我特別喜歡看課外書,一到星期天,我總是拉著媽媽去書店買書。
(2)不要……而要……--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說:"學(xué)習(xí)上不要偷懶,而要勤奮。"
課后練習(xí)5提示: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濫竽充數(shù):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湊數(shù)。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干,卻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
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和說話時,在關(guān)鍵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
三、萬花筒:
相關(guān)資料
1、古文欣賞
你讀過用文言文寫的"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這三個成語的故事嗎?這里就有,對照著課文,看一看能不能讀懂?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yīng)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注釋]
鬻(y):賣。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
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
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像現(xiàn)在的笙。
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廩(lǐn):糧食倉庫。
畫龍點睛
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荒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兩龍未點眼這見在。
[注釋]
武帝:梁武帝蕭衍(yǎn)
僧繇:即張僧繇,精肖像,善畫龍。
2、成語故事欣賞
讀了三則成語故事,是不是覺得成語故事特別有意思,肯定還想讀是吧。這里選了幾則,趕快讀一讀吧!
杯弓蛇影
晉朝淯(y)陽有個當(dāng)官的名叫樂廣,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個朋友常到他家來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長時間,不見那個朋友來家作客了。樂廣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門后,只見朋友臥在病床上,樣子很憔悴,便關(guān)心地問道:"你怎么病得這樣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氣無力地回答說:"前次去你家作客,剛端著酒杯喝酒時,見杯中有條蛇,心中十分厭惡。可是當(dāng)時有好幾個朋友在座,不便說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著頭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總覺得惡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樂廣覺得奇怪,想來想去,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張弓。他料想這位朋友所說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