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實錄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你真是一語道破了天機。美麗的大街,花香醉人,令人心曠神怡,這樣的奇麗景色離不開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這一段話中,你們從哪些句子看出“人人為我”,又從哪些句子看出“我為人人”呢?
生:“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體現了“我為人人”;“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體現了“我為人人”。
(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為人人;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
師:如果給“頗”換一個詞,可以怎么說?
(學生說了很多,如:很、非常、格外、十分、特別等)
師:什么是耐人尋味呢?
生:耐人尋味就是意味深長。
師:不錯。可作者為什么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四人為一組交流,合作)
生1:因為德國人每個人都為別人著想,別人的快樂就是他們的快樂,所以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2:德國人覺得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讓給別人分享,那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說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3:大家的快樂才是自己真的快樂,我也覺得這一種境界是耐人尋味的。
……
師:我為人人,這是在奉獻美;人人為我,這是在收獲美。原來在奇麗的景色背后,竟隱藏著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師把這八個字調換一下位置,你們知道為什么?
生1:只有每個人做到“我為人人”,才有可能營造“人人為我”的美好世界。
師:你很會表達。
生2:首先自己要為別人著想,別人才會為自己著想。
師:說得沒錯。
生3:“我為人人”是“人人為我”的前提條件。
……
師: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其實包含了我們為人處事的態度。“我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別人受益,但其實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課文中,如果人們不把鮮花種在窗外,那我們又怎能欣賞到如此奇麗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為我,首先必須做到我為人人。
師:如果每天精心地護理著一盆盆鮮花,可你只能看到凌亂的花枝和花朵的背影,你的心情會煩燥、糟糕嗎?
生1:不會。因為別人看到了我那美麗的鮮花,別人高興了,我也會高興的。
生2:不會。我能看見別人燦爛的笑臉,我能不能看到花,我都不在乎。
生3:能用自己的勞動換回別人的快樂,我會很快樂的。
……
師:如果你每天走在街上,都能看到這些怒放鮮花的景象,你又在想什么呢?
生1:我會想到那些為我們養花的人,我很感謝他們。
師:你有一顆感恩的心。
生2:養花的人真善良。
師:會贊美別人的人更應該得到別人的贊美。
……
四、小結。
師:為別人養花的德國人們心靈無比純潔高尚,他們心中有他人,真心為別人著想,他們在努力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讓我們再次走進德國,伴隨著季先生重溫舊夢——
(引導配樂情境朗讀,過朗誦邊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的 鋼琴曲《思鄉曲》)
漫步在
花團錦簇的大街之上 溫馨愜意
遨游于
姹紫嫣紅的樓宇之間 流連忘返
沐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