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道德有沒有進步? 做人根本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語文 課程教案
周次
二
課次(本周第幾課時)
6
授課課題
3、古詩兩首
教學基本內容
《尋隱者不遇》
教學目的和要求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及手段
引導自學,交流展示
學法指導
自學與誦讀感悟相結合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教學
環節
設計
一、提示課題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 隱 者 遇 2.釋題。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四、指導朗讀五、識字、寫字指導
作業
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板書設計
師父 童子 詩人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語文 課程教案
周次
三
課次(本周第幾課時)
1
授課課題
3、古詩兩首
教學基本內容
《所見》
教學目的和要求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及手段
引導自學,交流展示
學法指導
自學與誦讀感悟相結合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借助輔導書自學
教學
環節
設計
一、復習生字二、朗讀、背誦課文三、鞏固練習1.口頭選詞填空。 師父 童子 詩人 ( )松下問童子, ( )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處。2.完成課后練習3。學習第二首詩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二、讀寫結合,擴展思維 (一)范讀:我出示古詩插圖,配著優揚的輕音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畫出難點字,要求讀準字音,再由我簡介詩人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后把難點字詞寫一寫。 (三)細讀:學生讀通每行詩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真正含義,配合畫面展開想象,串說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