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四年級音樂下冊第一單元四季放歌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四季放歌單元分析:本單元以“四季放歌”為主題,將音樂與自然有機融合。教學中應注意不要拘泥于“音樂”與“四季”的直接聯系,而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是如何借自然之景,運用音樂語言,抒發內心情感、傳達生活情趣上。要通過情境化、趣味性的音樂實踐活動,訓練、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辨別、記憶等能力。教學目標:1. 學生能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西風的話》,能用輕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童心是小鳥》,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四季童趣》,感知體驗歌曲的力度變化,領略四季的奇妙與美好,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2. 學生通過欣賞《戰臺風》、《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感受古箏、鋼琴、小提琴的不同音色,熟悉樂曲主題旋律;對不同器樂的表現方式有進一步了解;能積極參與聽辨、模擬演奏、做節奏聲勢等活動,能較確切地感受作品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緒,對欣賞器樂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第一課時教學時間:2月21日~2月23日教學內容:聽:《曉風之舞》唱:《四季童趣》教學目標:1.欣賞《曉風之舞》(鋼琴獨奏)學生通過聽、動結合等方式,先行熟悉,再聽全曲時,通過標記、身勢動作等,引導學生對不同主題旋律的出現做出反應,進而把握樂曲結構。2. 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四季童趣》,感知體驗歌曲的力度變化,領略四季的奇妙與美好,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3. 學習、鞏固切分節奏和前半拍休止節奏;進一步感受、了解“三部曲式”這種音樂作品中常見的結構形式。教材分析:1.鋼琴獨奏《曉風之舞》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于1954年創作的鋼琴組曲《春之旅》中的第四首。全曲短小精悍,充滿動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平前途的憧憬和向往。2.《四季童趣》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它通過孩子們在春、夏、秋、冬富有代表性的游戲活動,展現了四季的樂趣和童年的歡樂。歌曲多處具有動感的前半拍休止、切分節奏和演唱形式的變化運用,使得全曲顯得輕快活潑、生機勃勃。教學重點:1. 引導學生能聽辨《曉風之舞》中三條旋律出現的先后順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辨能力。2. 學生能唱好歌曲《四季童趣》中的節奏和大跳音程。教學難點:1. 通過聽辨、感受、評析樂曲中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2. 能把握大跳音準和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前半拍休止。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 師生問好2. 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導入新課1. 四季的歌謠:將全班分成四組,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各組想一首代表本組季節的歌,那組唱得多哪組獲勝。2.分組表演,師生一起評價根據自己本組代表的季節,想一首有代表性的歌曲,如:春——《小雨沙沙》夏——《知了》秋——《秋葉》冬——《踏雪尋梅》三.新課教學1. 談話:春夏秋冬代表是大自然贈送給人類的禮物,不同的季節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回憶。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示了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眼中充滿童趣的四季。聽一聽,歌中唱到的活動有哪些是你熟悉的?2. 教師范唱3. 學生交流聽到的內容,初步熟悉歌曲4. 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x x o x x x x x——o(用這個節奏創編)5. 跟著鋼琴用中速試著跟唱6. 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可以用放慢速度、劃拍,模仿跟唱、唱譜等7. 歌曲鞏固認真聽老師的范唱,并在歌曲中尋找熟悉的活動,初步熟悉歌曲內容:放風箏、滑雪橇、摘蘋果、捉螃蟹等跟著老師一起有節奏地朗讀歌詞x x o x x x x x——o春天 放 風箏夏天 捉 魚蝦秋天 摘 蘋果冬天 滑 雪橇跟著鋼琴用中速進行試唱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鞏固歌曲的演唱節奏和音程唱準四.音樂聽賞1. 老師介紹音樂作品《曉風之舞》 :鋼琴獨奏《曉風之舞》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于1954年創作的鋼琴組曲《春之旅》中的第四首。2. 分片段欣賞:(1) 按要求每一組記住一段旋律(2) 在完整播放樂曲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和自己小組相應的音樂片段。3. 比較樂段之間的不同:說說在音樂表現和情緒上有什么差異。3.師生共同結論:了解這部音樂作品的背景按照老師要求記憶樂段完整聽賞樂曲,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到了和自己小組相應的音樂片段比較這三段旋律的不同之處和老師一起得出結論:這部音樂作品全曲短小精悍,充滿動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平前途的憧憬和向往。五.課堂小結這首歌曲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純真的童心是最可貴的,愿同學們能不斷發現身邊的美,天天快樂!教學后記:這首歌曲的節奏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是整體聽唱法學習,學生在學習的第一課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可以用多遍的聽唱來解決歌曲中有難點的節奏,另外有一小節“是一條小河灣”,它的旋律音程跳躍比較大,我們可以讓學生試著唱譜再唱詞,這樣能更好地掌握音準。
第二課時教學時間:2月23日~2月25日教學內容:聽:《新疆之春》唱:《四季童趣》教學目的:1. 學生通過對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的欣賞了解新疆音樂的風格和情緒,同時對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有初步的了解。2. 繼續上一課時《四季童趣》的學習,能通過加入按節奏念前奏、變換演唱形式等方法,使歌曲形式更為歡快、活潑。教材分析:1.《四季童趣》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它通過孩子們在春、夏、秋、冬富有代表性的游戲活動,展現了四季的樂趣和童年的歡樂。歌曲多處具有動感的前半拍休止、切分節奏和演唱形式的變化運用,使得全曲顯得輕快活潑、生機勃勃。2.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創作于1956年。樂曲豪爽、樂觀、奔放、流暢,具有濃郁的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樂曲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在輕快、活躍的鋼琴伴奏襯托之下,小提琴以裝飾音、跳弓、連弓及節奏的靈巧變化等手法,生動表現了新疆春天的美景和人們歡樂的情緒。第二部分,用雙音演奏的技巧,配以模仿新疆手鼓的切分節奏,把人們帶進節日舞蹈場面,熱烈、奔放。第三部分再現第一部分主題,小提琴通過快速的跳弓和高音區的長顫音再掀高潮,并在高潮中結束全曲。教學重點:1. 欣賞《新疆之春》(小提琴獨奏)以b部分模仿手鼓演奏的切分節奏體驗活動為重點,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感受樂曲濃郁的新疆音樂風格以及活躍的情緒。同時,可通過看視頻和模仿演奏,引導學生對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有初步的了解。2.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四季童趣》教學難點:聽辨小提琴中雙音和撥弦兩種不同的演奏形式,配合音樂拍出指定的節奏。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