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2)
1)老師豎起2根手指問學生讀幾
2)老師握起拳頭,一根手指頭也沒有,這時一個指頭也沒有伸出來,誰知道可以用幾表示?
3)請說一說有關0的物體。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種含義
1、揭示第二種含義――――起點
出示直尺圖
教師:表示什么也沒有時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兒?在幾的前面。
(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后數就越大,反過來,數越大,離0就越遠)
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用直尺量東西,這時0就表示起點。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數字幾,達到的數越大,東西就越長。
強調:量東西長短時,0就是起點
2、學生活動,體會“起點”
教師:見過運動會上賽跑嗎?運動員跑步的起點就相當于“0”。見過跳遠嗎?0也可以表示跳遠的起點
強調:尺子的0起點要對齊跳遠起跳的0起點
學生活動:說一說在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發散思維,充分聯想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用0表示起點?
四、學書寫0
1、學生說說怎樣寫好0?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示范,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學生與教師一起書空
3、學生寫0:在書中第29頁描紅,另請兩位同學上臺寫,寫完后,全班評從優缺點。
五、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第30頁的第1題
1)學生依次數出每個魚缸里各有幾條魚,用數來表示
2)在書上填寫,注意書寫
2、擺一擺
要求:
1)學生分組活動按順序排列0―5的數字卡片
2)排好順序的派代表上臺演示
3)鼓勵不同的排法
六、作業本
《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學生對0的認識并不是一無所知,部分學生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并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學生的實踐出發:
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時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著教學0的書寫,最后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于考慮到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蘊涵在0的認識中。另外我還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由交流的活動:談談在什么地方看到過0?這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并且讓學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體現學習這一內容的必要性。
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對于教學0的第二種含義——起點,過于粗糙。雖然只需讓學生初步了解,但是,在教學時,我過于倉促,基本上是老師取代學生的思考,學生對0是起點這個含義,沒有很深的印象。
第九課時:0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有關0減法(第20頁)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30頁的第3題―第31頁的第9題
教學要求:
1、要求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說出圖意
2、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3、滲透空集的概念。
【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和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不借助圖口算0的加法、減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知識,有誰還記得,0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即可以表示起點,也可以表示沒有)
二:探索新知
1、電腦出示小鳥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鳥正在鳥窩里聊天)
2)點擊出現動畫:三只小鳥從鳥窩里飛走了。
問:你又看到了什么?這時鳥窩里還剩下幾只小鳥?
飛走的3只小鳥是從幾只小鳥里面飛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