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師:誰來介紹小明在一天中都做了什么?
生:6點起床,然后7點半去上學,8點開始學習,12點吃飯,下午4點踢球,晚上8點半上床睡覺。
師:介紹得真清楚。老師告訴你,幾點也可以說成幾時,例如6點起床,可以說成6時起床。那你知道看時間通常要用到什么?
生:看時間要用鐘表。
師:關于鐘面的知識你知道哪些?把你知道的知識教給小組中的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師當得最合格。
小組活動。
匯總各小組的交流結果。
組1:我們組知道了1時、2時……12時怎么看,還認識了時針、分針、秒針。
組2:我們組知道了怎樣看幾時半,還知道秒針轉得最快,時針轉得最慢。
組3:我們組知道鐘表上有12個數。
……
師小結:小老師們懂得真不少,有的不僅會看鐘面上的時間,還知道鐘面上(出示鐘面實物圖)有12個數,有3根指針,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時針,長一些的這根叫分針,最長的這根叫秒針。
(評析關于鐘面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定的經驗。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如當小老師,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2.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強對整時、半點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給小明活動的這6個時間分分類嗎?
學生各抒己見。
生1:按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來分為五類。
生2:可以分成兩類,6時、8時、12時、下午4時為一類;7時半、8時半為一類。
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鼓勵。
師:按整時和半時來分,可以分成兩類,6時、8時、12時、下午4時是整時,7時半、8時半是半點。你們是怎樣認讀整時和半點的呢?利用自己的鐘表模型,小組內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時要注意聽別人是怎么說的,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同學說完后再提出來。
小組交流。
匯報交流結果。
組1:我們發現6時、8時、12時、下午4時分針都指著12;7時半、8時半分針都指著6。
組2:我們還有補充,6時、8時、12時、下午4時分針指著12,時針分別指向6,8,12,4;7時半、8時半分針指著6,時針分別在7和8,8和9的中間。
……
師:由此可以發現整時和半點有什么不同?
生1:整時和半點分針指的不一樣,整時分針指向12,半點分針指向6。
生2:整時和半點時針也不一樣,整時時針指向哪個數就是幾時,半點時針在兩個數的中間。
師小結:整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半點時分針總指向6,比如說7時半,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7和8的中間。
(評析分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單元中已有接觸。本環節通過對時間的分類加深學生對整時、半時的認識。另外,本環節中小組活動有實效,注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課間休息:放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評析通過這一活潑的音樂,寓教于樂,不僅愉悅了學生的身心,還在無形中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教育。)
3.良好作息時間的教育。
師:通過小明的一天,你對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生1:小明按時吃飯。
生2:小明愛體育鍛煉。
生3:小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4:小明早睡早起,是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