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教學設計、反思及評析
師小結:小明是一個有良好生活作息習慣的好孩子,希望小朋友也像小明那樣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評析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是關于時間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這里教師結合小明的一天,引導學生去合理地安排時間,適時地滲透了時間觀念的培養。)
(三)應用練習
1. 認一認。
讓學生獨立說一說第91頁“練一練”第1題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干什么。
2.撥一撥。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鐘表模型撥出下列時刻:
1時9時半3時11時半5時半
(評析通過有趣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讀整時、半點。)
(四)作業設置
用喜歡的記錄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評析作業的設置,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既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了整時和半點的不同。
生2:我覺得和小組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很開心。
生3:還要向小明學習早睡、早起。
……
(評析課堂小結的設計體現了評價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回想起這快樂的、無拘無束的40分鐘,我心中充滿了許多感慨。感慨孩子們在課堂上出色的表現,感慨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歲的孩子竟然知道得這么多,合作得這么好。數學已經成為了他們接觸生活、了解生活的一個工具。
成功的一節課必須要立足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對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學才有方。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兩個優勢:1. 情境創設得好,是兒童熟悉和感興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識水平以及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多次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去自主地學習探究。在學生交流時,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組中的一員,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以便及時地來引導。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快樂的小臉,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來的數學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堂。
〖案例點評〗
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 重視情境的創設。
課堂教學中創設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關注又尊重學生的情境是每個教師竭力追求的。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一個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舞臺,通過“小明的一天”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認識整時和半點。我想,這一情境會使兒童終生難忘,甚至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
在本節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去自主地學習。在小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見解、提出不同意見的機會,注意生生、師生的多項交流,集中小組的智慧,進一步認識整時和半點。尊重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全面參與,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