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第二冊教科書p16的例題,p16—18“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并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能形象描述兩個數量之間大小關系的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學生已經初步積累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⒈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的含義,能用這些詞來描述生活中兩個數量間的關系,并能根據已知的量來猜測另一個量的大小。
⒉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客人老師,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些智慧星,他們會把這些智慧星獎給自己喜歡的小朋友,那大家想不想成為客人老師喜歡的小朋友呀?(想)那你們這節課一定要好好表現哦!
二、創設情境,喚起經驗
1、學“多一些”、“少一些”
師:有三個小動物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都想來跟大家做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瞧,他們來了!(貼出小豬、小兔和小鴨的頭像)
師:他們三個可不是空手而來的,它們把自己在動物學校獎到的智慧星也帶來了,我們一起去看看!(貼出他們各自得的星)
你們想知道他們各自得了多少星嗎?(想)
老師可以告訴大家小豬得了24顆星,那你們能不能猜一猜小兔得了多少顆呢?
(學生交流看法)
師:剛才小兔偷偷地告訴了老師,她得了28顆智慧星。
提問:小朋友,你們剛才為什么不猜小兔得了四十幾、五十幾顆呢?而猜它得了二十幾、三十幾顆呢?(小組討論)
交流得出:小兔得的比小豬得的多一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小豬得的比小兔得的少一些。)
2、教學“多得多”、“少得多”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小鴨得了多少顆呢?
(學生交流看法)
師:其實呀,小鴨一共得了80顆智慧星,小鴨棒不棒呀?(棒)那你們要不要向小鴨學習呀?(要)希望你們都能像小鴨一樣,成為一個老師喜歡的好孩子!
師:小朋友,你們剛才猜的時候為什么不說小鴨得了二十幾、三十幾顆呢?而要猜它得了七十幾、八十幾呢?(小組討論)
交流得出:小鴨得的比小豬得的多得多。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小豬得的比小鴨得的少得多。)
師:小鴨得的比小豬得的多得多,還比誰也多得多?
生1:小鴨得的比小兔得的多得多。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小兔得的比小鴨得的少得多。)
3、抽象升華
師:小鴨得的比小豬得的多得多,也就是哪個數比哪個數多得多?
生2:80比24多得多。
師:你能把這三個數填到括號里,再說給大家聽嗎?
出示:( )比( )多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一些 ( )比( )少得多
二、聯系實際,增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