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1、你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嗎?
生1:我們班的男同學(28人)比女同學(20人)多一些。
教師設疑:反過來怎么說?(我們班的女同學(20人)比男同學(28人)少一些。)
生2:我們教室里小朋友比老師多得多。(老師比小朋友少得多)。
生3:教室里的電燈比吊扇多一些。(吊扇比電燈少一些。)
……
2、試一試
教師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選擇。并指名說說你為什么選這個數而不選其他兩個,進一步體會“少一些”與“少得多”的區別。
3、小結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兩個物體數量的多少時,就可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來表述。如果比較物體的長短要用什么表述呢?比較物體的高矮呢?大小呢?比較商品的價格呢?
三、綜合運用,培養數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選。說說為什么這樣選?
(少一些就是少一點,不是少很多,這里只有36比38少一點。)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16比38……?(少得多)
40比38……?(多一些)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題意,再選擇。
教師:“貴多了”是什么意思?(貴了很多)
指名說說是怎么選的,為什么這么選。
3、“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先比較一下兩堆的本數關系)
師:你能猜一猜右邊有多少本嗎?你是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讓小朋友用手比劃一下一個蘋果的大小,再比劃一下一個草莓的大小,比一比,再作選擇。指名說說為什么這么選。
重點強調:比較的是水果的個數。
5、“想想做做”第6題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指名回答。
提問:你家里有一個人的年齡比爺爺小些,猜一猜這個人是誰?
四、游戲活動,鞏固新知
師:誰能告訴大家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嗎?(板書揭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1、拿一拿(“想想做做”第3題)
請小朋友在白紙上寫一個數,然后和老師寫的比一比,然后同桌比一比,要用今天學的知識表述結果。
2、猜一猜(“想想做做”第7題)
教師先示范,讓學生注意教師的用詞“大了些、太大了”,“小了些、太小了”。
再讓同桌兩個小朋友玩。
五、小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