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加與減三教案(新北師大版)
7+10=17 · 2 5 - 8 1 7答:兒童畫報還剩23本。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跳繩(第1課時)
課時
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 通過操作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初步的解決有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并配上解說:今天,小東、小紅和小亮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老師把比賽結果制作成了一張統計表,請大家看看,說說你從統計表中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學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從問題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景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在小組中說說,從統計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匯報: 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小亮比小紅多跳幾下?小紅比小東少跳幾下?小紅比小亮少跳幾下? 或者提出小東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亮和小紅共跳了幾下? 小東和小亮共跳了幾下?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2.合作探究小紅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學生獨立列式。(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40-28=)
本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兩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估計40-28的得數大約是多少?
學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計大了?哪些把差估計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計小了,本來要減28,卻減了30,減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計大了,本來要減28,卻減了20,少減了,剩下的就多了。 說明正確的結果應該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嘗試計算“40-28”的得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