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情境說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國王用一種獨特的方法選繼承人: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規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為繼承人。這是為什么呢?故事懸念迭生,引人入勝。不讀到故事的最后,就不能解開謎團,原來,“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多么生動的故事啊!
文章所蘊涵的道德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在經濟發達的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就忘記了誠實的可貴。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做人要誠實可信。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案例描述】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將朗讀教學道德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德育教育以新的內涵。由于本篇課文比較長,新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另外一種朗讀的方法──進入情境讀。進入情境讀,簡單地說,就是讀書時要把自己放到課文中去,想象你就是文中的一個人物,要邊讀邊思考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融進去讀課文。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提醒學生讀書時一邊讀一邊想,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與閱讀同步。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張演瑜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片段一:讀中感悟】
師:現在,大家就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那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來讀一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提醒學生找句子時要找完整的句子,找好后可以自己讀一讀。
師:誰能從課文里找到描寫國王不高興的句子?
生: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
師:她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嗎?
生: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著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師出示,生齊讀)
師:讀了這句話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國王從孩子們面前走過,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
生:國王沒有高興的表情。
生:我有一個疑問,國王看著這么多鮮花,為什么不高興呢?
師: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這時國王是怎么樣的?
生:不高興。
師:那我們不高興地讀一讀。
生齊讀。(感情不夠)
師:我沒有看到國王不高興的表情,我們再來讀一讀。(生再齊讀。)
師:找到了描寫國王不高興的句子,誰來找找描寫國王高興的句子?
生:國王聽了,高興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就是我的繼承人。”
師:你找得很好,但聲音再響亮一些就好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現代課堂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提供幫助與指導。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
師: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國王找到了繼承人。
生:我知道了國王高興的原因。
生:我知道國王看到空花盆高興極了。
師:那誰能高興地讀一讀。(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