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4.注重學生的課外拓展及思想教育。
5.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訓練。
6.注重學生對感情基礎的強調。
(二)不足及需要改正的方面
1.老師牽引、引導的痕跡仍然過多。仍然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
2.提問過多。老師完全可以在孩子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深思探究,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看培養(yǎng)學生地學習自主性。
3.學生練筆的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語文課重在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本課的講解中,沒有把“寫”的能力凸顯出來,是今后需要重點改進的地方。
4.本次課的性質是同課多輪,但是第一節(jié)課和第二節(jié)課相差較大,修改較多,雖然本組人員齊心協力商討課的內容,但在結構的具體安排上出現差異,很不應該,今后還要更加細致地討論每個上課細節(jié),做到更好。
5.上課時要注意自己的語音和語調,要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給人以聲音的震懾,而不能太過飽滿,太過尖銳。
四:總結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注意保護學生的發(fā)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吸取前沿的教學成果和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運用,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