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9 y w教學設計及說明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
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動起手來,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為此,我們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1、動手做。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制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地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2、動手擺。課上充分利用學生制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gkh”一課聲母后,讓“gk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gk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3、動手畫。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后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扎,因為馬扎打開后的形狀象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象z,還有的畫一只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只游水的小鴨子……。通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4、動手貼。未來社會需要具有個性與合作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如學習ang、eng、ing、ong一課后,在看圖拼音節時,教師事先用電腦打出了大象、熊貓、猩猩、長頸鹿的四幅畫和相應的拼音卡片。課上以前后桌四人為一組,拼讀、貼卡片。拼貼過程不僅有個人的學習,還有小組同學的幫助,使每個學生的個體充分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動口排演
1、故事引出,激發興趣。故事是孩子們最愿意聽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
2、走出教室,高興拼讀。教室外,大自然是孩子們最感新奇的地方。當學完聲母、韻母后,老師發給每個學生幾張描寫室外景物的拼音卡片,領著學生來到樓下說:“同學們,教室外有許多值得你們拼讀的詞語,愿意找找嗎?”“愿意!”頓時,學生舉著卡片,驚喜地指著、看著、摸著大聲地拼讀:……
3、注音讀物,練習拼讀。在拼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實物、認形辨音,基本上了解了漢語拼音,但要真正提高漢語拼音的運用效果,大量的閱讀才是關鍵。我們除了讓學生讀、背、演新教材中編排的漢字注音兒歌外,還讓學生讀注音版《小學生禮儀常規》,號召學生從家里帶一些拼音讀物,班上成立圖書角,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拼讀興趣,提高了拼讀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總之,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最終實現能主動地讀,積極地思考,自主地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